河南渑池:赵沟古村的胡基房

                                                                           赵沟古村的胡基房

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房屋结构大不相同了,盖房用的材料也早已变为钢筋、水泥、混凝土了。“打胡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也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古村的开发保护正在加快推进,如何修缮并保留这些“胡基”,让“打胡基”也成为体验式旅游的一部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你如果无意之中,在百度上搜索“赵沟古村”,就会得到相关结果约70,700个(截止2019年5月3日)。河南渑池县赵沟古村的符号很多,比如千年古槐、塘河镜泉、书山影剧院、牛心柿饼等等,但冬暖夏凉的胡基房把我带回那遥远的过去。

       时不时翻看一下赵家族谱,才知道我的爷爷叫赵清和,寿终七十七岁,精细于农耕,善于待人;奶奶叫辛秀英,寿终八十岁。从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亲也没有提起过我的爷爷和奶奶,家里的三间上房是爷爷和奶奶留给我的父亲的财产,但自强于农耕宽厚节俭的父亲45岁就撒手人寰了,这三间上房外加两处牛圈,自然而然也就留给了我们的弟兄了。                            

     《跃进歌声飘过河》里有这样一句:打着胡基唱山歌,跃进歌声飘过河。在那砖十分珍稀的年代,胡基简直成了人们搞建设的必备物资。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准备建筑材料,往往是从打胡基开始。我家的三间上房与赵沟古村的其它房子一样,使用石头作地基,上面用胡基(当地话叫胡qi)垒墙,房梁用木头搭架,用荆笆铺在椽上,最后盖上烧制的瓦片,这样冬暖夏凉的房子就算基本上告成了。胡基用量也非常大,除了房前盖的那间牛圈用的胡基,我体验过如何打胡基外,上房用我大哥寄回家的钱维修过一次,这间上房和另外一处牛圈,我打没有打胡基,我没有一点点印象了。父亲平时少言寡语,默默地用磨破的双肩支撑着我们的家庭。


       胡基是盖房子垒墙用的。打胡基,如果打着玩一玩,也许还有乐趣,但多打一些,就辛苦了。打胡基是重苦力活,还要学会巧用力。打胡基的工具有这样四大件:模子、柱子、草灰和青石板。青石板上放上模子,刚学时,常被锤子砸上脚面,也会砸在“模子”的档板上。实践中,劳动人民还总结出打胡基的一个口诀,三锨(供三锨土),六踏(踏上六脚),十二锤(打上十二锤子)。打胡基使用的“模子”,由四块木板制作的一个长方形空间组成,其中的两个栓子即档板,可卡住另两块板。有了好的模子,还得选好的石头锤子。重约三、四十斤左右,用整块大石头凿制而成。梯形圆锥体,直径30至40厘米,高30厘米左右,底面平滑,上面凿有10厘米左右圆槽,槽内安装1 0厘米粗、1米左右高的木把,锤子即做成形。打胡基也要有巧门,先给模子四周撒上草木灰,撒草木灰时,要求把草木灰散到木子的四棱、四角、底面,尽量方方面面俱到,匀匀称称。用以上的口诀打完后,用后脚跟跷掉模子档板,赶紧弯腰把模子在石板上摇晃几下,然后把模子立起,两手托举成形的胡基,小心放入胡基摞子上,这样一块薄厚统一,四棱见线的胡基算打完了。摞胡基也是有讲究的,摞不好就会倾倒,前功尽弃。所以摞胡基前,先要平整好地面,要选择水浸不到的地方,要垫高一点,踏实拍平,两头略高一点,这样的摞子不易倒塌,上边盖些东西,下一点雨湿不了胡基。胡基要斜着角度立放,不容易倒,一个挨着一个,留一指间隙,通风容易晾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房屋结构大不相同了,盖房用的材料也早已变为钢筋、水泥、混凝土了。“打胡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也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古村的开发保护正在加快推进,如何修缮并保留这些“胡基”,让“打胡基”也成为体验式旅游的一部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上图片来自互联网和好友提供,一并感谢。2019年5月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河南渑池:赵沟古村的胡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