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诗云:“心静可抵千般事,心安可达万众生。”
一个人让他的内心静下来之后,那他就能够轻松地抵御这世间千般的祸事。而心静的背后,便是心安的开始,它能够让人感受到天地自然的境界。
心静,这是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更重要的是,只要人的内心变得安静下来,不再浮躁,那这个人才能有好的成就。
说起“浮躁”,其实我们要认识到这么一点,那就是这个社会,有点向“浮躁”的情况迈进。而受到影响的我们,内心也逐渐变得躁动不安起来。
这是现代人的一个缺陷。
时代发展得越快,那我们就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去跟上时代。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都变得空虚了,生活的幸福感也降低了。
说起生活的幸福感,其实我们要知道,这不仅跟物质的多少有关,还跟人的心境息息相关。因为人的心境,就是人发展的基本。
要是你的心境好,能够随遇而安,做事心安理得,那你不管拥有多少的财富,都不会有任何不安的心理出现。
可要是你心境一塌糊涂,哪怕你成为了富豪,你都不会过得快乐。
把心修到极致,才是人一生顺遂的保障。
02
诸葛丞相有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为何我们要强调“静”?因为静气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财富。只要你拥有了静气,你就有能够拥有别人没有的智慧,有着别人没有的境界。
在古时候,有个书生总是想金榜题名,所以他的内心特别浮躁,不管怎么读书,都难以把书本中的知识读到脑子里面。
所以,他在乡试的时候就落败了。
在落败之后,他感觉到不服气,便去询问自己的老师,我每天都那么勤奋读书,比身边的一些人努力多了,可为何他们通过了乡试,而自己没有通过呢?
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因为你的内心不够沉静。
从老师的话语中,他才知道,原来自己太急着想证明自己,太急着要功成名就了。所以,内心的急躁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然后,他沉下心来读书,准备迎接一下次乡试的到来。而他最后的结果,那就是通过乡试和会试,直到殿试,最后金榜题名。
而他自己也感慨,把心沉静下来之后,自己的头脑清晰了,目标也明确了,做人也不急躁了,从而做事儿游刃有余,便能收获到别人没有的成绩。
03
心静,是一个人的智慧,更是一个人从稚嫩到成熟的体现。
帝师翁同龢有言:“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不管面对什么事儿,人都要有一定的静气,这就是他立身于世,甚至成就万千功名,实现自我心愿的前提。
为何我们会把静气跟“成熟”和“成功”挂上钩呢?
就像是一个职场的职员,他每天做事儿都急急躁躁,没有任何的思考和规划。那这样的人,终究会在急躁中碰钉子的。
就像是一个急需参加考试的学生,要是他内心纠结,而且变得躁动,那他只会是胡思乱想,最后一无所得。
很多人都认为,做人安静不好,会失去主动权。
说实话,主动权对于没有底气,没有实力的普通人来说,那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拥有主动权,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过分急躁去争,而是要静心,谋定而后动,然后后发制人,让后发的优势体现出来,这才是普通人的王道之法。
静,看似没啥用,看似只是让人安静下来而已。殊不知,一心能破千万劫。人之坚定信念,人之静气心安,会让人度过那艰难的岁月,直至曙光的到来。
04
在儒家经典《大学》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不管你想得到什么,不管你想拥有什么,让内心安静,这都是前提。
我们经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当中最基本的是“修身”,而“修身”最基本的是“修心”。“修心”的基本就是静心。
这一切的形成,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我们要知道,当人安静的人,这个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当年的兵仙韩信,在刚出道的时候,面对别人的质疑,面对霸王的大军,丝毫没有畏惧,而是心静如水,冷静对待,采用“奇正结合”的策略,从而打败群雄。
当年的司马懿,就算是被无数人所猜忌,所排挤,他都能够静守内心,不让它变得急躁,从而让自己做出不当之事儿。就是在镇定隐忍中,他才能够吞并三国。
说到底,安静的内心,就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凭借。只有我们善用“静”的力量,好好地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如水一般,相信我们未来的人生终究会安稳无难。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