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史 | 文艺复兴,打造一个更适合生存的世界

文明也如人生,有其黄金时代,当青春的自发性和成熟的智慧混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卓越的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希腊和古罗马便是如此。                                                                                                                                               ——《西方现代思想史》

文艺复兴时期,在用人文主义破除了那种所谓毫无想象力的、重智的经院哲学以后,人们仍然认为古代经典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具有完美风格的宝库,从中依然可以获得巨大的乐趣。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便是,通过接触希腊罗马文献来丰富和陶冶人们的心灵。这种理想一直流传到19世纪,至今还未完全过时。仿佛只要西方文明还存在,人们就能从这些伟大作品中发现用优美语言所表达的最高智慧,认为这足以媲美只有那些伟大艺术品才能对人造成的持久影响。

古代经典作品是无与伦比的,更是不可超越的。这种说法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甚至到了17世纪末,有人提出质疑后,还招致了当时最伟大的批评家布瓦洛的嘲笑。

人文主义者不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学艺术方面,他们还将目光投向历史,用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研究人类事务,开始深入到人类经验的真正结构。而其目的,正是想通过广泛的历史和持之以恒的文学教育,追求文化与智力的统一,培养拥有最高智慧的全才。这种“全才”应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而变得文明,接受文学训练而能明晰地表达,通过艺术陶冶拥有高尚的情操。他被寄予期望,能够充当政治和社会的领袖,是社会的充分参与者。

在宗教方面,他们把神学变得更加人性化了。马丁·路德否定经院神学,反对苍白的重智主义,强调人们内心的情感生活;亨利八世的代理人在牛津烧毁司各脱的著作;英国教会与罗马教皇一刀两段;中世纪基督教教义的标准概要《箴言四书》被废止,而直接阅读《圣经》受到鼓励,人们选择吧经院学派的各种主张废置一旁,而借助人文主义者的作品研究亚里士多德和逻辑。

文艺复兴的胜利也缔造了一种神话,流传甚广:中世纪是一个完全黑暗的年代,文艺复兴的到来奇迹般地使所有领域摆脱了愚昧无知,给欧洲带来了生机和光明。


人们思想的领域和深度大大提高,以至于在面对众多的知识和思想时,人们很难设想这其中只有某一种会是正确的,由此造就了一种精致的怀疑主义。怀疑主义是历史的产物,因为人们已经可能去想象其他的话语和其他的生活方式了。如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不是某一种信条或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优雅的、有风格的生活方式——“把生活创造成一件艺术品”。人们兼收并蓄,避免教条主义,形成了一种用美学原则把各种思想结合在一起的折衷主义。在这样的思想中,这里没有教条,没有主宰的探究主义。人们在大量有意思的古代思想中尽情享受。

在我们看来,这个世界在各方面仍然是非常落后的,尤其在科学、医学方面。科技革命来临尚需一段时间。有人认为,对于人的生存而言,这个旧世界可能比现代世界更令人满意。在这里,人与自然更加统一、亲近,人被当做宇宙的焦点和中心,的确相对于现代社会一些惨淡到令人悲观的事实,有些人可能更加向往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旧世界。

或许现代世界在科学事实上有少得多的错误和误解,更多的生命保障和生活格调,但也无法否定旧世界那份无法复刻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情趣。我认为,相比于直接对照旧世界与现代世界巨大的落差,不如考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经院哲学到人文主义是否更适合当时候人们的生活和接受能力。生活在跨越历史进程中的人们,旧世界可能更适合生存。

这段充满历史意义的跨越历程,其中所蕴含的社会生活的纯真性和思想的进步性或许才是我们真正所向往的东西。谁也不想在一个充斥着浮躁和利益的社会当中苦苦挣扎,旧世界似乎正好可以提供一片心灵的净土。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方思想史 | 文艺复兴,打造一个更适合生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