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童心

今天读到第八章《创作教育类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可以成为很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只要你愿意坚持为班里的孩子写童诗、童话、小说 愿意把美好的教育期待融入其中,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倾听来实现自我教育。”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真实的教育生活是我们写作的宝贵资源,但遗憾的是因为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总觉得没什么可写,尤其是不当班主任就更有理由说自己无事可写。

做为一名真正用心教学的老师,不仅有数不清的教育故事可写,还可以写校园文学、教育美文等。

语文教育不能回避文学教育,更需要充分理解儿童文学。叶圣陶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我一向以为适宜给孩子们写东西的莫过于教师。教师年年、天天跟孩子们在一起,干的又是专门教育孩子的工作。他们最了解孩子,知道应该给他们一些什么,并且最懂得应该怎样给才能使他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语文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有文学素养,有对儿童文学的理解,甚至有文学创作的才能。反过来,创作校园文学作品会使老师得以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

一是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教师解读文本、重整教材的能力会增强,进而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会促进教师的教育反思,转变教学观念,尤其能够激活与巩固教师的童心,树立教学的儿童立场,让自己的课和教育更适合学生。

三是会带动学生亲近文学、热爱写作,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好的教学,需要老师有一颗懂学生、贴近学生的心灵。保持一颗童心,时时处处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不虚伪、少算计。

无论崇尚什么样的语文教学理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语文老师自己都要多些语文实践——多读书、多写作,领着孩子们一起做。

吴老师说“如果觉得自己的教育生活无啥可写”往往是懒惰的一个借口而已,思想懒惰或者身体懒惰。写文章往往靠的不是才能而是坚持。教育随笔写法自由,不必纠结于章法,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才是写作的关键。

生活滚烫,处处充满精彩。就让我们努力睁开心灵的眼睛,哪怕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少年,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诗意的栖居”。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葆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