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镜中人关于道德的辩论(4)

我:“不,道德当然不是固定不变的,前面我说过,各地的道德观念是由各地的风俗来决定的,而各地的风俗又大部分是教人向善的,虽然会有我们现代人所不能理解的习惯,但在他们的眼中却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得了。”

“我们可以想像一个与世无争的原始部落,他们也会活人祭祀这类在我们眼中无法忍受的习俗,但在他们看来确实正确的,想来也符合功利主义者们的观点,为了最多数人(没有被拿来祭祀的其他人)的最大利益(牺牲一个人可以让神保佑其余人),何乐而不为呢?”

“但在我们眼里看来,这确实是一件不好、非道德的事情,可我们不曾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我们也曾是这样,包括现在也有这样的部落,并且在他们眼中,我们也是非道德的。但在两边看来,这两者都是正确的,无论是从横向来看还是从纵向来看,人们的道德观都不同。并且谁能清楚说自己的道德观才是正确的呢?”

他:“确实,各个地区的道德观都不同,但基因决定了每个地区的某些道德观相同,例如大家有时都喜欢帮助别人,这就是潜藏在人性当中的利他性,并且,这也是道德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内心的道德观也在与时俱进,许多在从前看来道德的事情现在看来是非道德的,许多在从前看来是非道德的事情现在看来是道德的。”

既然说到了道德的范围,那么道德是如何定义的呢?

道德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它也能要人性命。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

这段是抄自叶千华的《心灵夜语》,我觉得这段话完全说出了我想要表达的观点,也就不再重复。在于镜中人谈话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道德并不完全取决于后天,取决与当地的风俗习惯,也有部分是先天的基因决定的,对此,下面所说的不懂得道德的人与没有道德的人也就是个伪命题了。

简单的来说,道德是一种催人向善的东西,假设人性是道德的话,那么结果也就会想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即每个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但却在无形之间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此,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情况。如一座山村种的每一个人都只会考虑到自己的私利,那么当任何一个人起了坏念头,即做出不道德的事情,那么就会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剩下的人也就会群起而攻之。但部分道德要高于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镜中人关于道德的辩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