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五蕴皆空”的“空”,难道是玄奘大师翻译错了?

空——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概念,如何诠释这个概念可没有那么简单,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典型的就是玄奘翻译的《心经》第一句就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般来说,佛经的文句既然是从梵文翻译出来的,那就应该追本溯源,回到这个词的梵语源头去考察——有关这种研究方法的学科叫“词源学”。

从词源学来看,《心经》里的“空”字对应梵文单词Sungata(音:舜若多),意为 “性空”。

事实上针对“五蕴皆空”这一句的翻译,在《心经》的七种译本中,般若共利言(人名)译作“五蕴性空”,法月、知慧轮及施护都译作“五蕴自性皆空”,法成译作“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另外,在藏译梵文本中有“一切法皆性空”之句。

,玄奘法师译为“空”,一字之差,其中有何异同?

空,在梵文里叫做 Sunyata(音:舜若多),事实上, Sunyata 一语,不能简称为‘空’,而应称为‘空性’。ta在此是一个接尾词,Sunya是一个语根。当然我们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这句话里的‘空’,原文并不是Sunya而是Sunyata。有此一接尾的ta字,在梵文里与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区别了。ta的意思有性质、实在、形态等义。空与空性是有着不同的意义的……(摘自澹思先生《论空即是色》

综上所述,“空”应该按“性空”之意来理解,“空”是“空性”(或者“性空”)的省略字,区别就在于,“空”是一种现象,“空性”是隐藏于现象之下的性质。

千余年来,深入民间传布最广的是玄奘的译本,他译的是“五蕴皆空”。需要指出的是:玄奘当时这样译,不会引起误解,当时对“空”字的解释也相当清楚,只是后来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的意思也随之改变,于是有人就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这才引起了误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经》中“五蕴皆空”的“空”,难道是玄奘大师翻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