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吾业

《财务自由之路》阅读后的思考

图片发自App

2019年2月16日,在覔书店遇见这本由德国博多 舍费尔著作的《财务自由之路》。

书的标题首先很吸引我—这个最近对金钱特别渴望的“中产阶级”。(本书里面有描述过贫穷和中产的区别,个人以为自己符合本书中的中产的定义。)

“未来三年你希望你的月收入是多少?”

2018年初,有一个老大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你希望你近两年的收入大概是多少?这个是我第一次思考收入这个问题。

我思考过我自己的人生。 高中到大学,我思考的是我喜欢从事怎样的终身职业;大学毕业以后,我思考自己应该从事所学专业的哪个细分的部分; 进入工作以后,我思考我应该在多少年达到怎样的一个职位。

这些年我唯独没有思考过我想要收入多少钱?从小我对金钱并不敏感也并没有太多的渴望。小时候没有感受过很缺钱的“饥饿感”加上“钱不是万能的”,“万恶的金钱”,还有“钱买不了幸福”的传统的教育在作祟。我没有对金钱有太多渴望。我希望我能够好好工作,做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人逐渐也不满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工作后,我会期望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买个最新款的手机,买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买个自己喜欢的车子等等···我觉得自己的缺钱。

2010年的时候,买完第一套房的三个月里,我第一次觉得工资都不够还房贷了。期望在当下的公司里迅速的涨一倍的工资是不现实的。我第一次因为收入的问题想到跳槽。第一次跳槽,我抛弃了我当初在大学里的职业规划(从事审计工作),选择了一个公司规模和福利较为完善的外企。通过这次的跳槽,我在1个月里面,工资翻了80%,剩下的20%输给了自己的薪酬谈判能力。这个事情过程我到现在都记得,我相信我从中吸取了教训。

2010年至今,我在这家公司呆了8年。工资已经翻了一番。 如果我的消费(房子和车子)还停留在2010年的水平,我是满足于现状的。可惜,在2007年,我们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资产消费决定—为了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利用银行的长期贷款,我们用高于从前5倍的财务杠杆撬起了一个将近400万的房产。这么一比较,收入的增长倍速远远低于银行的贷款倍数啊。在这三年间,孩子渐渐在步入义务教育的系统学习阶段,她需要解锁更多兴趣和爱好。仅仅靠每月固定的工资,无法维持家庭的支出。

作者在书的开始提到了五种职业:企业家、投资者、专家、自由职业者和打工者。不是寻求固定一种收入(例如企业家,他的收入也许比打工者多,当时如果他被工作束缚完全不能脱身,未必比打工者生活幸福)。我们都想躺在来钱。想想怎样可以?

从2008年开始,我开始思索自己有没有其他的收入的可能性。我开始尝试去投资股票、基金。也有做自由职业者的打算(卖ppt模版)、做个滴滴司机(当时的想法是月收入与当前坐办公室的收入相当,但时间却自由度很高,方便照顾孩子)、和朋友开一家学前教育培训机构 (计划止于昂贵的租金和都不愿意离开目前稳定工作的合伙人们)。 离开这些“疯狂”的想法,我又开始思考我的职业—是不是可以成为一种“专家”。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考证。2009年年底,我考过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因为这个考证的经历,这一年我收获了一些些额外的小收—通过介绍了几个同事一起参与到这考试中来,我得到了培训机构介绍费。尽管我不以赚钱为目的来介绍这些同事去参加这些考试。 不断的学习让我开始扩大的圈子和能力。特定的时刻,这些能力就会带来特定的收入,而我只需要把握机遇和行动。

现在再来想想,“有钱”只能是通过一种职业的来的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省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