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寺志略

一、大吴寺坐标:

大吴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皂河村,自105国道即皂河村部至寺址(中心村民组)盘山曲道全长3.8公里。大吴寺脉承天柱,殿宇背依天柱东来第一峰滚子寨(海拔814米)。大吴寺自然风光俊美:

大小木鱼龙虎卫,

双峰烛台插云天;

清溪清冽东入海,

钟山钟声彻人间。

二、大吴寺相关文字记载:

1.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载:大吴寺即灵隐寺,在县北玉照乡六十里杨泗坊①。元大德创(1297--1307),明末寇焚。《郡志》②载,顺治年间,僧智亮募建。考《山谷志》③附载,此寺开山系僧日本④。后康熙七年,山谷僧东源行珍⑤住此兴创。今寺僧皆行珍后裔。乾隆三十四年,僧西成任本县僧会司。

2.乌以风著《天柱山志》山川分纪有载大吴山:在乌石堰,上有大吴寺,旁有功德崖⑥,下有泉,祷雨辄应(清冽可饮)。

3.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⑦载:康熙四十八年至康熙六十一年,有比丘僧素林率徒斌晏、徒孙本立本兴本心、曾孙道升道明道安道成、玄孙畴臣畴月畴霞畴莲经十三年艰苦奋斗恢复重建大吴寺人间梵宫。碑中有内容印证《山谷志》之僧人日本等内容。

4.同治元年《募化众姓重修满堂圣像碑记》:记录大吴寺住持僧宝莲、徒盛五、徒孙悟成安定三代四位僧人,为重修满堂圣像而奔跑大半个安徽省,甚至到过邻省湖北,虽无记事,但在碑上100多位各姓氏郡名堂号礼佛贤士姓名,从侧面记录下大吴寺周边广大范围,那个年代经济、文化、民俗、佛教等方面详实资料。

5.2004年恢复重建有碑一方,记载当地三个村民组及社会各界捐资96人姓名;2006年镌碑一方注明关帝庙释惟中捐修;2006年镌碑一方载明安徽天元集团董事长沈升友先生捐修。

三、大吴寺营建及文物

1.营建:

寺院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三亩,处钟形山钟的裙摆边缘。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寮房、斋堂、祖师塔等组成。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央,供奉三尊大佛、观音、地藏、十八罗汉。殿之西连斋堂,东连客堂、寮房。大雄宝殿前为天王殿,供奉弥勒佛、韦陀尊者。

现在寺院于2002年,由大德乡贤徐礼堂主持倡修恢复,释惟中全力襄助,2019年接任住持释登慧重新装饰翻新,现有释觉宁任常住。在这十几年里沈升友先生接济过住寺僧人,三祖寺及县佛教非常关注大吴寺。

2.其它文物:

①进山中途大吴寺古南北通道有“功德崖”石刻,历史最为久远。

②寺院门前有两块碑记,分别是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和同治元年《募化重修满堂圣像碑记》。还有现代两次献资修路功德碑。

③寺后殿右侧墙壁嵌有三块现代记事碑。寺院门楣大理石《大吴寺》匾一方,2018年镌刻,2020年吉日悬挂。

④殿后200米处有了空、日空禅师墓塔。墓塔左上6米处有徐杲墓葬及明万历时期古碑(⑧)。小木鱼山后颈名黄泥包有住持释惟中灵塔。

⑤经统计,石刻、碑刻合计17件(方),时间横跨元、明、清、民国、共和国近700年。三祖寺石刻、碑刻排名榜首,大吴寺石刻、碑刻位居总在二三之列。

四、大吴寺来历:

考大吴山史、功德崖文字、迁潜《杨氏宗谱》《吴氏宋谱》、中国历史、寺后了空宝塔等综合因素得出个人见解如下:1329年前此处谓之“灵隐寺”,规模小,自1329年后,杨氏迁潜五世祖真一、真二、真三⑨三公用一百五十锭元宝从吴元辅名下购置此处十八坵及山场扩建宏伟寺院,真四(了空)、真五(日空)⑩经不懈努力,打开南北通道,由此香火鼎盛,又因地处大吴山,后易名“大吴寺”。

五、文以载道,大吴寺文化内核组成:

大吴寺在潜山众多佛教寺庙中以传说故事多而闻名。

第一,祖师了空打开进山出山交通枢纽;祖师日空大师行医治病的神秘传说。相传日空大师给皇后娘娘“悬丝诊脉”得“好屋三千”,流传至今有“头到大吴寺,脚踏三倒河,何人能得到,三千八稻箩。”指皇上封赏“好屋三千”押解金银财宝队伍被冲散,钱财沿路散失。

第二,明朝潜山名宦徐尧莘徐布政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因其父被诰封“天宠申锡”⑩+①,于寺后移了空祖师宝塔,葬其父徐杲。因官而闻名。

第三,大吴寺与山谷寺的关系密切。山谷寺多位高僧或住持,为大吴寺恢复兴建亲躬终生。据《三祖寺志》载:1660年智海即东源任三祖寺住持;1701年素林任三祖寺住持。据《潜山佛教史话》载:僧曰、本后于(1644一1661年)住持大吴寺。又西成、任本、会司三位1759年住大吴寺。此处僧曰、本后、西成、任本、会司五位名号肯定有误。僧人日本、陈后;西成担任本县佛教协会会长之意。行珍康熙(1662一1722年)住持大吴寺,时间跨度有误。

1949年至1970年有孙料成住持大吴寺,1970年孙料成前往三妙时思寺住持,其徒杨有名、朱宏发被迫还俗。由朱兴友口述。

第四,相传张宰相张英赠《大吴寺》鎏金牌匾,名士雅客附庸而名噪一时。咸丰八年(1858年)潜山县令叶兆兰曾以寺为别衙,在此倡团练、立兆营,粗衣食、善书法,以功显于潜。期间周边许多雕楼相继竣工。

第五,光绪年间有“文丐”谭随题诗一首:

名山风景客随缘,

云水苍茫晚照天。

钟磬一声尘不动,

梵王宫里拜金山。

又为佛殿楹柱做长联:

云过则月明,雨过则花明,香烟过则一灯独明,人未经大过之余都如梦梦;

山空故鸟乐,水空故鱼乐,天地空故万物皆乐,佛乃出诸空而外更觉超超。

现代诗人张维成三访大吴遗址,于1976年曾留联:

僧已脱袈裟,只剩劫火残灰,此际沧桑成一梦;

丐能留翰墨,写到花明鸟乐,当年风月亦千秋。

写此联时寺院改为小学,此前10年有杨和尚被逼还俗,联理与“文丐”相呼应,直抒当时境况。

文以载道,诗、联给大吴寺增光润色。

第六:大吴寺因历史悠久,其周边存有上天梯,钟山,大小木鱼山,高老爷脚印,南北通道莲花石,大吴寺沟,老虎洞等八洞一涧。每个地名皆有故事源流。

把大吴寺这一座山赋于新的革命意义,并矗起一个个丰碑。

近代红色众多传说,这些传说丰富了大吴寺佛门以外的文化,文化是内核,所以大吴寺能闻名皖省。

注释:

①杨泗坊:旧志为杨思坊,现更改为杨泗坊。1956年前杨泗乡杨泗村三河村归属槎水区。

②《郡志》:指《安庆府志》。

③《山谷志》:山谷寺即今三祖寺,《山谷志》即古代三祖禅寺志书。

④日本:此日本非指日本国或日本人,据此志及康熙六十一年碑记记载,日本、陈后为大吴寺僧人,曾为恢复重建兴业做出过重要贡献。

⑤东源行珍:乌版《天柱山志》载,智海禅师,号东源,江宁高淳周氏子。年十五,就量公祝发。十九,往天童密老和尚受具。二十一,往参弁山破訚禅师。侍坐十余年,于棒下顿契心要。清顺治庚寅,随破禅师来山谷乾元寺。越十余载,破禅师辞世,嘱师继法席。师绍明青原单传之旨,大振宗风,复倡建宝公殿,重修大殿,寮宇一新,信慕云集,山谷宗旨,号称中兴。己未,往曹溪,礼六祖塔,居潮五载,两住名刹,付法六人。秋月还棹,冬月返乾元寺,不数日,时当大寒时节,乃于夜静沐浴更衣跌坐留偈。偈云:“六十九年话把,从此俱已放下,纵横盖地遮天,敛迹丝毫不挂。有什分付汝曹,一龛风月潇洒。”放笔而逝。年六十有几,腊五十。生于明万历乙卯,卒于清康熙癸亥,,坐化塔于立化亭左,金梦先为铭。

⑥功德崖:位于古南北通道路边石壁,下临万丈悬崖,石刻旁另有莲花托宝,宝托莲花镌雕,现已残,文字如下,大部分有残缺:山门伏承匠人许奇甫,开此南北石路。施工已巳天历二年九月,开山静川住持了空南无阿弥陀佛。

⑦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窃闻大吴寺者,开建于日本,创造于陈后。措室千间,住锡百僧,真不啻祗园之精舍。给孤之比丘者也,迨明季兵燹后,殿宇灰烬,基址荡废,无边景况,尽成荒凉。清鼎既隆,有禅和讳超玄者,虽曰剪草结庵,然,屋一年而两葺,难免风雨飘摇。僧数岁而再,更那堪钟鼓尘闭。此衲子素林,睹斯寥落 ,实动拮据之心。述彼胜跡,累有兴复之志,于康熙四十八年,率其徒若孙经营于兹,辛苦备尝,借募化以为名,罄已郁而勿恤,不十余年,而寺之前后,焕然一新。噫,牟尼宝殿,群瞻贝页千寻;如来珠宫,行观莲花万朵。既不敢媲美于陈后、日本弘施大愿,亦无忝于佛门之高弟也。且又不没诸公之助。用勒石以为记。鹤岗主人敬书。

章:储()宗周、万峰。

计开:

国学生徐有锐、孙洙、徐誌

兵部进士孙武玉

庠生李大裕、徐录杰

信士徐有祺、徐家范、徐家禄、徐家庆、徐千桂、刘信达、王祖鲁、何必元、庐明祥、李永贞、吴羽华、蔡耀初、蔡耀卿、韩结士、储乐生、储朗生、罗君茂、箫羽劌

江西袁如连、江本立、江允文、江正先、陈子照、陈纭友、陈泗友、陈曰时、陈子方、冯尔先、王良士、王为福、陈达士、陈士鲁、邹晋友、王平成、张象贤、刘合姜

囗囗囗囗储孝瓒、储继周、储继绪、储继纲、储继文、储贤朝、储先林、储先持、储先夻、生员储宗懋、信士储先经、储先嵩、储先哲、储先志、储先高、储宗显、储宗周、储宗富、储宗恩、储宗立、储宗谕、储宗英、生员储道文,信士储道高、储道显、储美中、储苍臣

囗囗囗囗林克生、林尔玉、林述先、林惟则,信士吴子高、吴邦庭。

喜勒信女徐门丁氏        会哲

旹皇清康熙六十一年,岁次壬寅季秋月吉旦,住持比丘僧素林,徒斌晏,孙本立本兴本心,曾孙道升道明道安道成,玄孙畴臣畴月畴霞畴莲仝立。

注:以上77人在榜、僧人5代13人。囗为凿损字数。

⑧徐杲:县志阡墓志有载,徐封公墓,讳杲,在大吴寺后。县北四十里。有碑。即今了空禅师宝塔左上6米处。

⑨真一真二真三真四(了空)真五(日空):《杨氏宗谱》载,四世忠山公生于德佑十年(1285)正月二十七日子时。忠山公生有五子:长子真一迁皖涧,次子真二迁桐城,三子真三居西堡桥里,四子真四及五子真五志好禅林,俱于大吴寺出家,禅号分别为了空、日空。

⑩了空、日空:《杨氏宗谱》载:A:真四、真五二公志好禅林,俱于大吴寺出家,禅号了空、日空。真一、真二、真三元至正三年(1343)用宝钞一百五十定,买吴元辅住基一所,田十八丘与二公为供佛之资。B:真五公圆寂于大吴寺后山,残塔尚存,塔顶被毁,字迹难辨。真四公圆寂何所,吾辈无据可究无处可寻。谨值续谱之契机,为真四公特塑金(荆)身,设壇招摄。于公元二零一一年辛卯八月二十三日午时,安葬于真五公墓东,内金丑未,坟茔申山寅向,两公共冢合墓,并砌旷筑台,前立舍利塔,后嵌墓誌铭,聊慰二公在佛之灵。诗日:龙山凤水随佛缘,日月星辰伴祖眠。钟罄一声尘不动,梵王宫后拜金山。余万裔士夙愿了,七百春秋梦已圆。公且不介凡尘事,但愿弘农后裔贤。太大公二十三代裔中立谨识。

⑩+①A“天宠申锡”:县志附坊巷类载有,天宠申锡为进士徐尧莘父徐杲封诰。本义:皇帝恩赐。B徐尧莘:县志载,徐尧莘(1545一1620) ,字汝聘,号宾岳,潜山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二甲二十七名进士。徐尧莘初授户部主事,主榷寻阳。壬辰(1592年)升湖广永州知府。任中“鞭扑不施,郡民大化”。父死服孝后,补衡州知府,转调荆州。中官陈奉开矿沙市,以圣旨在手,“掘冢潴室,道路以目。”徐尧綦婉转周旋,约束陈奉随从,不使肆意扰民。大帅这跹调数省兵马出战,兵过荆州,民多远避,差拨无人,徐尧莘亲领僚属奔走操劳,使州内免受遭踏。神宗嘉其劳苦,赐予银巵。辛丑年(1601年)徐尧莘升辽阳兵备副使,因得民意,上台题任上江防道。癸卯(1603年)又升广东岭南道。丁未(1607年)补山东粮储参政,“厘弊苏民,远近戴之”。旋升广东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后因与上司不协,徐尧莘辞官归里。在服母孝期中,乙卯(1615年)捐资修复西门塔。丁巳(1617年)起复时,为乡邑上《蝗灾疏》,使获减当年漕赋。殁后祀乡贤祠。

⑩+②释惟中:(公元1949—2019), 俗名徐中华, 安徽省潜山市人氏, 1996 年礼上峰庵上宏下德法师出家,    2002年在安徽省庐江庆復寺受戒,2002年任大吴寺曁关帝庙住持。

⑩+③释登慧:1974 年生,安徽省潜山市人氏, 2008年礼飞来寺上果下成法师出家, 2014年在安徽省凤阳县龙兴寺受戒,后参学九华山等名山古刹,2019年 任大吴寺曁关帝庙住持。

⑩+④释觉宁:1993 年生,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氏, 2014年礼上方古寺上登下慧法师出家,2018 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乘寺受戒,后参学鸡足山等名山古刹,2019年在大吴寺常住。

⑩+⑤释觉圆: 1982年生,湖南省耒阳市人氏, 2015年礼上方古寺上登下慧法师,2019年在关帝庙常住。

颂曰:

灵隐寺,大吴寺,

隐于高山人少知。

高僧悬丝把脉号,

引来三千八箩宝。

南通道,北通道,

功德崖上时人造。

静川了空功不没,

古道热肠今人晓。

徐布政,设玄机,

了空墓葬宝塔移;

填补明朝那些事,

有碑为证望殿脊。

明末乱,闯王到,

三千好屋皆倾倒;

香灯无座僧少袍,

废墟瓦砾长茅草。

康乾盛,佛事兴,

超玄素林领徒孙,

募迹皖省残碑证,

香灯禅悦壮声名。

改朝换代七百载,

几度兴创名不衰。

钟山高,钟声响,

誉满潜阳故事长,

生云帽,穿雾裳,

花明鸟乐好地方。

参考文献:民国九年版《潜山县志》、93版《潜山县志》、乌版《天柱山志》、《三祖寺志》《中共潜山党史汇编》《潜山佛教史话》《源潭区志》《源潭揽胜》《恨吾诗文稿》《杨氏宗谱》《吴氏宗谱》《徐氏宗谱》等史料。特别鸣谢杨积胜、朱兴友、杨高潮、张平等同志提供口述素材。

2020年7月14日《大吴寺传说》编者:陈礼祥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吴寺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