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9

了解一个民族,要从了解他们的宗教开始。人类对宗教的需求,寻求的是心理的安全感、身份的认同感、文化的仪式感、传承的怀旧感。所有现在的正教都是曾经的异教,世界三大一神教历史上都曾经被诉为“无神论者”。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神”这个词的认知和解释的不同。

宗教本身的哲学思考是有意义的,但宗教机构的权势和政治化缺陷所诱发出的人性的恶使其变味。一个任意的事物,或是人、或是非人、或是事物、或是真理、或是状态、或是思想,你信仰的东西就是你的“神”。每一个人都是神圣的,神圣存在每一个普通的生命里。“神”的形态的人格化和非人格化是针对不同认知能力的信仰者而量身定制的,偶像化的“神”是为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无法对抽象事物理解的普通人所造出的对象。不同的“神”和宗教只是同一种理想在不同地域、时代、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宗教是:围绕着一群人的终极关怀所编织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所有宗教修行的关键都是回归自我,丰富对生命的体验。宗教满足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科学则解决物质层面,宗教与科学都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世界公民应当相互了解对方的宗教文化,从而实现文化的互补与共生。通过了解他者的信仰,才能让我们更理解这个世界的其他人。宗教讲的主要不是事实,而是生命的意义。要知须先信,阅读;我们需要抛开成见,放空心灵,站在信众的角度去开始一场灵魂之旅。

因为相信神是自由、公正与仁慈的,因此有信仰的人更有勇气挑战世间不公的强权。东方的社会进步,大多数是由当权者推动的(如印度婆罗门和中国的士大夫),而西方则是由底层被压迫者推动的,因为他们相信,将有救世主来带领他们前进和反抗不公。仪式感可以舒缓焦虑、唤起勇气、安抚生命、强化快乐,使日常生活神圣化。三大一神教认为一切的物质都是神创造的,生命是神的意志的反映、具备神圣性并体现神的庄严,人类应当在仪式中与神分享一切欢乐与美好。在传统上,东方宗教重视具体的仪式和行动,西方宗教则更重视抽象的神学和教条,但犹太教却偏向于东方,重视仪式的作用。中国人信仰的各个宗教像多神教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神灵,但准确的说,中国宗教更接近原初宗教,应该叫做“泛一神教”或“多元一神教”。因为在他们信仰的并不相互排斥的众多神灵之上,总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秩序存在。这个看不见的秩序或者力量主宰着自然界的一切,就像宇宙中那看不见的暗物质一样,无处不在却无可觅形。这个最高的存在不是拟人化的神,正如那无所不在的儒家的“天理“、道家的“道”、心学的“良知”和禅宗的“禅”。

宗教思想给我们三点提示:第一:所有的宗教都提倡谦虚、仁爱与诚实这三项美德,这是传统伦理道德的结晶。第二、生命是一个整体,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消除你我、物质、情绪的二元认知,才能获得万物一体的真正智慧。第三、我们了解的愈多,愈发现我们无知,我们依然生活在未知的奥秘当中,神秘处于已知宇宙的不同角落(如量子世界和暗物质)。宗教不能统一且持续分裂的原因,不在于宗教教义和对世界本源和生命价值的看法差异,而在于人性的自私自利无法超越。

科学可以证明经验和物质世界,而精神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则需要宗教来指引。对世界各个宗教保持聆听,聆听不同宗教和信仰关于爱的智慧~为了世界的和平而去相互了解,彼此了解能够带来相互的尊重,相互的尊重才能导致世界的和平。这就是宗教倡导的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的奥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