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间是1927年8月到1937年,历经10年。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其实就是十年内战。
土地革命时间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还历经了10年的内战,也就是“土地革命”,是国内爆发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主要发生在1927年8月—1937年之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从1927年的开始到1937年结束。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其中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就高达百万人,起义之后保留下来的武装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时期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两大时间,一个是“秋收起义”,还有就是“长征”。
秋收起义是土地革命开始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地点发生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
长征的时间段: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两年。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的包围追击被迫转移,退出了中央根据地,走上了“长征”之路途。
土地革命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适合中国实际的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在变革土地制度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作为新的时期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主要内容,但对怎样进行土地革命,并没有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只是作了若干原则的规定。各根据地在最初的土地革命实践中,即感到八七会议确定的没收大中地主土地的政策很难实行。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准确区分大、中、小地主的标准,而且中国南方农村大地主很少,如执行小地主土地不没收的政策,则许多地方的土地革命无法进行。所以,各地在实践中多采取“没收一切土地归公有”的政策。在土地分配上,多采取按人口平分的政策。个别根据地如海陆丰,还提出分配时要考虑土地的肥瘠。
出于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愤恨,也由于缺乏经验,根据地初期的土地革命多发生“左”的倾向。如没收一切土地,严重侵害中农和富裕中农的利益;暴动烧毁土豪劣绅及大地主的村庄,杀尽土豪劣绅。这些做法,妨碍了土地革命的健康发展。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没收一切土地,由农民代表会议分配给农民耕种,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主张极端严厉无顾忌地杀尽豪绅反动派,甚至提出要反对小资产阶级(店东、小厂主、小商人)。这些“左”的政策,给初期的土地革命带来严重危害。
党的六大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将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一切土地的政策,提出要联合中农,区别对待富农使之中立,保护工商业,并肯定了平分土地的政策。尽管在六大确定的土地政策中,土地所有权问题没有解决,仍主张土地公有,农民只有使用权,但上述基本正确的政策,对统一全党的认识,推动土地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三年多的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的路线、政策和方法,如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走向复兴,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从1927年冬到1928年冬,井冈山根据地在发动群众打倒土豪劣绅的基础上,开展分田斗争。1928年夏,宁冈全县,永新、莲花的大部分地区,遂川、酃县的部分地区实行了分田。
1928年10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认真总结了井冈山近一年的土地革命的实践,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制定的第一个土地大纲。《井冈山土地法》共有九条内容,因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这部土地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没收公共的土地和地主土地进行分配;二是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自己,农民只有使用权;三是禁止土地买卖。它的颁布和实施,改变了几千年来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土地关系,从法律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它不仅指导了湘赣边界的土地革命斗争,而且为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29年4月,井冈山根据地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次年春,兴国等县全面展开分田运动。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来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则。在实行土地革命的地方,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中国共产党坚决地领导贫苦农民向着封建土地制度猛烈开火这个事实,使广大农民迅速分清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支援红军进行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六届三中全会后,各根据地贯彻会议精神,开始纠正一些过左的政策和做法。在土地所有权问题上,1931年2月8日,苏区中央局发出的第九号通告明确提出:农民参加土地革命的目的,“不仅要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主要的还要取得土地的所有权”,必须使广大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取得“他们唯一热望的土地所有权”。
2月27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写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一封信,指示各级政府发一布告,“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3月至4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闽西土地委员会扩大会议分别发布文告和作出决议,正式向广大农民宣布“土地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的政策。
1930年10月湘鄂西特委制定的《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明确规定:“土地国有,此时只是宣传口号,而不是实行口号,所以,土地不禁止买卖。”在对待富农问题上,湘鄂西特委的大纲区分中农与富农,强调要保护中农利益,规定“中农土地不动”,对富农只没收“所余出佃的土地”。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发布的《土地革命法令》也明确规定:“没收富农所余出租的一部分土地”,“不禁止雇佣耕种”。
土地革命由1927年开展以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政策和路线。在实际运用中,通过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政策,广大没有土地少有土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翻了身,生产能动性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农民支持党和革命事业的热情。
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原因:
(1)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2)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3)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4、区域:革命根据地
5、土地革命路线:
(1)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6、作用(意义):
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背景:
(1)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
(2)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推行“三光”政策。
2、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
3、制定的依据: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
(2)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4、作用(意义):
(1)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2)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与1931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对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处理方法.
时期,它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12块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
这些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
对红军来说:1.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红军的兵力方面得到不断补充,有助于红军有足够的实力来对抗国军;
2.土地革命有助于红军巩固自己的政权,为根据地的巩固得到了保证;
3.土地革命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有了经济来源;
4.土地革命是当时中国时代进步的体现,有着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5.响应了共产国际的无产阶级运动;
6.红军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使长征精神薪火相传,延续后世;
7.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脱离共产国际,独立自主,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
8.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一起为中国共产党的解放战争,解放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农民来说:
1.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地主,在红色政权地区农民的地位得到提高;
2.农民获得了田地,是继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又一次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重大事件;
3.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红色政权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得到增加;
对国民党和帝国主义来说:
1.红军前4次反围剿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的反动统治;
2.间接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