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小组每日一鉴——散发着哲学香气的鸡汤文《人生的智慧》

        这是一本哲学书!但是豆瓣评分9.1,不枯燥不难懂。

        《人生的智慧》一书的作者是来自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译本

        这本书有多好呢,我直接用豆瓣最有用(类似点赞数)的短评,来安利你们:

@商夏:把我们这个世上所有的成功学心灵鸡汤文作者加在一起,都不配给叔本华提鞋。
@Ai-Lain:突然觉得自己可以把什么都看淡了,因为这本书把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带着走了遍,所有的所有在这一生都是必然的,看透了就不纠结了,尽自己的努力去生活着就好。

       


        叔本华的父亲是一位富商,性格易怒忧郁,后因溺水去世;母亲是作家,与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坛名家熟识。

        21岁到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进入柏林大学学习;30岁,他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

        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隐遁的生活。

64岁的叔本华

        1809年初,21岁的叔本华对歌剧女演员卡洛琳娜·雅格曼一见钟情,然而女神却另有所爱。他情路坎坷,终身未婚,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

        72岁,叔本华因肺炎死在餐桌上,他的临终遗言是:希望爱好哲学的人,能客观独立地理解他的哲学。叔本华死后,其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叔本华认为,人的自身对一个人是否幸福起到了决定性、根本性的影响,这部分属于人的个性,若具有良好的素质,则是大自然的恩馈,包括高尚的品格、健康的体魄、愉快的性情、持续的兴趣等。

        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互相吞食对方,文明人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 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我们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这句颇为形而上的唯心主义,却透彻地点出了我们人生的“命运”,追求什么,什么就会决定你的生活,也奠定了你生活的质量。

叔本华的签名

      当有人因为别人的态度、语言等生气、伤心,我们总会安慰别人,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恰恰相反的是,我们会过多在意别人,以至于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关键。

        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像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多人, 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

        而我们世俗中衡量人成功的标准,大部分都是财富的积累。叔本华对此也有论述,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的财富盈余,对人的幸福影响不大。人总是会不断提高对财产的满足要求,期待与实际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就会越陷入对财富的贪婪中。

        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除了财富外,身外之物还包括家人、朋友等等,将自己的生活重心寄托于身外之物,不是长久之计,除了自己的本性,一切都是会变的,最终重心会在身外之物中不停地转换,期间产生的空虚会时不时地侵袭我们的身心。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做不到全身心地投入到精神领域的探索中,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状态。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将生活的重心部分放在自身,部分放在身外,尽可能充分利用我们既定的个性,符合这个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培养成业余爱好,持久地幸福下去。

  与其被漫天的网络鸡汤灌的五迷三道,还不如膜拜一下叔本华这本绝世佳作。以上送给不断追寻自我的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小组每日一鉴——散发着哲学香气的鸡汤文《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