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36期】12/21 阅读原创《安的种子》

29001 吕晶晶

图片发自App

《安的种子》

王早早/文

黄丽/图

这是一本国内原创绘本,荣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这本绘本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而且不少家庭、学校的书架上,应该都有它的影子。

这本书的插画风格很中国风,人物形象、建筑特点都具有文化特色。而内容上,常态来看,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寺里的老和尚分给了三个小和尚三颗“千年莲花种子”,让他们分别去种出来。叫“本”的小和尚想要第一个种出来,于是把种子埋在雪地里,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种子发芽,不干了;叫“静”的小和尚去查阅种植莲花的书籍,精心挑选一个金花盆,用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在温暖的房间里种上了种子,种子发芽了,静给它罩上罩子,结果枯死了;叫“安”的小和尚不疾不徐,每天依然该干嘛干嘛,等到春天来了,他把种子种在池塘里,不久,种子发芽了,到了盛夏,开出了千年莲花。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从寓言的角度讲,这是一个很有寓意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等待,不可急于求成,要尊重自然法则和规律。教我们要像“安”一样,做一个内心平和,不急不躁,脚踏实地的孩子。一切看起来都很自然,它能获奖一定有它的道理,于是,我也毫不犹如地买来,毫不犹豫地读给了孩子听。

直到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

先来说“本”,拿到莲花种子,他没有丢掉没有偷懒,虽然毛毛躁躁,但他想要第一个把莲花种出来。于是去找锄头、挖雪地、埋种子,最后等不到种子长出来,生气不干了。从儿童视角讲,这是不是一个普通孩子会有的行为?是的。比如孩子在三岁多会有一个“争第一”的时期,这是他在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这个时期的孩子能从“本”的身上找到共鸣,而似乎文中是通过贬低“本”来反衬“安”。

再来看“静”,“静”其实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孩子,他想要种出最好的莲花,于是翻阅各种书籍,挑选最好的花盆,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翼翼地照顾着种下的种子。虽然最后因为保护过度幼芽枯死了,但是“静”这种靠自己的努力与学习的态度,不也值得孩子学习么?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没有实践又如何出真知呢?但是同样,书中还是通过否定“静”来抬高“安”。

最后来讲讲“安”,拿到种子以后他小心翼翼地收好。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的时候,我们能从插画中看到他手心拿着种子请教农民,从中获取了种植莲花的正确方式,很好,善于向专业人士请教。但是他知道正确方法后,默默地静坐、扫雪、煮饭、挑水、散步,任两位师兄弟上蹿下跳、忙忙碌碌,而等到时机合适,种下种子,收获结果。这,是不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呢?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综上所述,从好绘本应该以儿童本位来说,这不是一本好绘本。

What? 这怎么可能?一定是疯了吧!但是听到这样的解读的时候,我可以说是“震奋”的,震惊加上兴奋,有一种视角被打开的痛快感。不可否认从教育角度看,它有它的深刻寓意与价值。然而,多听一听不一样的声音,一定会提高你的鉴赏能力、打宽你的思考维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绘本讲师训练营【36期】12/21 阅读原创《安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