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的人格教育》有感

       最近阅读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这本书,写于几十年前,虽然内容比较散,但的确是一本很优秀的心理学书,它让我们明白解决问题要在根,而非表象。

       通过阅读,我找到了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原因:1、为什么老人总会过于溺爱孙子孙女,出现“隔辈亲”?因为老人通常都担心自己不再重要,不再有用,就产生了过于强烈的无助感和自卑感,当孙子孙女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拒绝要求,甚至是一些过分的要求,这就容易出现严重都“溺爱”。2、为什么会出现孩子“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我们家长先把孩子当成了“破罐子”,如果家长不断地告诉孩子很坏很蠢,不断的进行负面评价,那么不要过多长时间,孩子就会相信家长的断言是对的,并最终丧失了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也就慢慢的成为了父母“嘴里”的样子。对于孩子的引导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妄下断言很可能会是孩子自尊心严重受挫。3、为什么读书特别多的孩子,往往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甚至出现逃避、退缩,做出自杀等很愚蠢的事情?好多孩子只是希望通过读书来增加力量,这样的孩子虽然有很高的学历,很好的知识量,但是一面对现实就恐惧不已,没有学会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勇气、担当和自信。4、为什么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做法却千差万别?生活中,我们对于事实的看法决定了我们行动的方向,而不是事实本身所决定,因为对事实的看法是我们行为活动的基础,也是我们的人格构建的基础。

        所谓人格,就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阿德勒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所以,我们作为家长,更要关注儿童阶段孩子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儿童的人格教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