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太多人的故事,成功者的故事、失败者的故事,更多不为人知的成功人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一个人,往往会看到他现在的成功,而忽略了他成功之前漫长的努力和积累。
一个写作的人,看似因某一篇文章爆红,之后就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成功的转折点似乎就是因为那一篇爆红的文章,但我们看不到的是那一篇文章之前,他曾坚持无数次的练笔过程。
就像莫瑞·威尔斯,他打破了泰·格布保持了47年的记录,他在那个赛季,被评为全美联赛中最有价值的球员。但同样也是他,在进入大联盟打球之前,在小联盟打了八年半。在他打到七年半的时候,他的球队经理告诉他:“你已经经历了七年半的低潮期,现在已经没什么可害怕的了。”
之后,他有了一个机会进入大联盟打球,但他的击球技术依然不够好,但他不想放弃,也没有放弃,而是找教练寻求帮助。在日常训练之外,他们还会一起训练几个小时。但他依然不够好。
后来,意志坚定的威尔斯真的也想放弃了,但他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好的人生教练。这个教练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他看到了威尔斯身上的潜力,也看到了威尔斯持久坚持的毅力、长期积累的能力和相关经验,他不允许威尔斯放弃。
两个人的坚持,终于换来最终的胜利。
威尔斯的故事,让我非常感慨。人生有几个七年半,人生又能遇到几个好的教练,威尔斯无疑不属于有天赋的人,但他一定是努力和幸运的人。
跟威尔斯相比,比恩就是个有天赋的人,甚至有超凡的天赋。他还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是篮球队得分最高的球员,同时是橄榄球队四分卫,也是棒球队最棒的击球员,在全美难度最高的一次联盟赛中打击率达到0.500。
即便是这样一个有天赋的人,事情也有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就算是一个有天赋的人,进展不顺利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比恩却不这么认为,他一旦遇到进展不顺利的事,就会破坏身边的物品。
当他从职业小联盟比赛打到职业大联盟比赛的时候,情况越来越糟糕。每一次上场击球都是一场噩梦,对他来说这意味着又一次可能丢脸的机会。
每遭遇一次击球失败,他就会崩溃。
难道失败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但对有天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却并非如此。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天才不应该需要努力。努力属于其他人,属于那些缺乏天赋的人。天才不会寻求帮助,那等于承认了自己的软弱。
在以前,甚至有一种说法:高尔夫体育不能进行体能训练,如果你增强体力,便会失去击球时的“手感”。当然这样的说法是落后的。后来更是被泰格·伍兹所打破,伍兹拥有自己的体能训练计划并进行大量的练习,之后他斩获了各项锦标赛的冠军。
以上的内容是不是非常颠覆我们的认知,颠覆我们错误的认知,因为我以前就是这么认为的。
无疑,比恩是个别人家的孩子,是众人眼里的天才,拥有难得的天赋;但很不幸,比恩被他的天赋困住了。
但比恩的球员却是幸运的。比恩在后来成为一名职业棒球大联盟总经理时,具备了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原来,比恩曾经有一位与他共同打球,共同生活的球手伦尼·戴克斯特拉。戴克斯特拉没有比恩身体上的天赋或者“天生的能力”。比恩形容戴克斯特拉说:“他没有失败这个概念......而我正相反。”
比恩观察、倾听、反复思考,他最终明白人的思维模式比天赋更重要。此后不久,他所在的团队开创了招收和管理球员的新方式,他开始意识到得分—棒球比赛最重要的一点—更多取决于做事方法而不是天赋。
后来的比恩,带领他的团队获得了分区冠军,并且差一点就打破了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的连胜纪录。要知道他们团队的总薪酬在全联盟里排倒数第二!他们没有花钱买天赋,而是买到了思维模式。
比恩和威尔斯的故事,有没有给我们一些启发呢?
天赋也分身体上的和智力上的,至少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就在周日下午,我第一次去上爵士舞课的时候,看到有的人学习一个新动作仅仅几次就可以完美完成,而我练习多次都不得其法。
但是,我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我不应该用固定型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件事情,于是我去询问那些在我看来动作比较协调的队友,我问她们这支舞练习了多久?答案从半年到一年,最少的也有三个月之久。
看,或许会有身体上的天赋,身体上的天赋也会显而易见。有的人就是接受得快些。
但是训练和培训也同样显而易见,它们带来的结果也一样明显。
她们练习了半年,我只练习40分钟,有差距是正常的,做不好更是正常的;她们现在动作的娴熟其实就是练习的结果。或许时间倒退到一年前,她们未必就比我做得更好。最起码我现在还能跟上节奏。
不管是天赋还是天才,都不能决定一个人人生最终的结果,这是我看这本书到现在最深刻的体会。
我很庆幸我看到了这本书,它真的改变了我很多认知,比如跳舞、画画、游泳、书法这类的事情,在我过往的认知里,都是有天赋的人可以去做的事,哪怕是作为一个爱好来发展,也跟我无关。
但通过过去这十天的深度阅读,加上上一周在健身房的实践练习,我终于意识到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加油,继续学习!加油,继续跳舞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