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对待负面事件?

       人生一辈子,千疮百孔在所难免,我们总会在生活中,经历这样或那样的负面事件,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对负面事件,尤其是小时候的创伤,很多人都会选择性遗忘,不愿触及,然而你越是逃避,它越是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不经意的冒出来,打乱你的全部生活。

        大家可以想一想,你现在和领导的相处模式,是否很像你曾经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你在恋人那里无节制地索要关注,是否与你成长中缺乏父母的关注有关?你总是随意对你亲近的人发脾气,是否在成长中别人也是这样对你的?

        如果你总是把曾经的创伤、曾经的负面事件当做敌人,不面对,不解决,很大概率上是没有办法解放心灵、获得幸福的。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萨提亚治疗模式,它的信念之一便是:欣赏并接受“过去”可以增加我们支配“现在”的能力。

       为什么呢?举个例子。这里我们以一个场景为例,大家可以把主人公当成自己,这样代入感会更强一些。

       以下是场景描述:

       小敏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却在高考中发挥失常,于是复读。刚开课一天,出差的父亲回来了,怒气冲冲地直奔学校,见到小敏,劈头盖脸就是一句话:“你怎么考的?”小敏是个敏感的孩子,她在父亲的脸上和语气中迅速觉察到了愤怒和不耐烦,于是一言不发。接下来父亲又是一句:“还在这个学校上什么,换到郊区的学校去。”此时小敏说话了,只有一句:“不,我就在这儿。”转身走了。

       路上,班主任看到小敏在哭,询问缘由,小敏便说了刚才的一幕。

       一周以后,父亲又来了,这次没有指责,却给小敏买了很多营养品。

       多年以后在一次团体辅导中再回想起这一幕,小敏仍然觉得委屈,诉说时眼泪还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她说这件事给她的感觉就是:父亲对她的爱是有条件的。当她不能为父亲争光时,父亲的爱便消失了。

       我们在这里重点来关注两个问题:如何让小敏觉得好受一些?负面事件能给小敏带来什么?

       首先,如何让小敏觉得好受一些?

       我们来发散思维,帮小敏拓展一下事情的可能性。

       父亲当时为什么只会愤怒和不耐烦?我们能想到的也许有以下几点:

       1、女儿高考与平时反差太大,父亲接到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

       2、父亲其实是在用愤怒来掩饰自己的无力,因为在这件事儿上他一点忙都帮不了女儿。

       3、用愤怒掩饰对女儿未来深深的担忧。

       4、自己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对女儿寄予厚望,结果期望破灭的很彻底。

       5、父亲此时已经忘了自己是一名父亲的角色,很多情绪交织在一起使他做出的只是人的本能反应,而忘了顾及女儿的感受。

       6、父亲可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并没有从他的父母那学会如何正确地去表达对亲人的关心,或许他的父母就是这样对他的。

       如果小敏现在能重新从这么多的角度看这件事儿,她的心里一定会舒服一些,毕竟父亲一周后又回去了,可能也是认识到了对女儿的伤害。对于这些假设,小敏认不认可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看到了事情的多种可能性,而不只是局限于一方面,这样内心会舒服,也会有面对的勇气。

那我们再来看第2点:负面事件能给小敏带来什么?

       小敏当时的行为反应有两个:

       反应1,说了一句话:不,我就在这儿。

       反应2,当被班主任询问时,小敏将事情和盘托出。

       在反应1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小敏的一个可贵的品质:在高压之下依然能坚定自己的想法。

      而在反应2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敏是个很坦诚的人,虽然她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烦恼,显得有点被动,但当别人询问时,她能做到毫不隐藏。

       另外,在团体辅导中,都是陌生人,小敏能把这件困扰自己多年的事儿说出来,说明她的开放度非常高,能够并且愿意信任别人。

       在这个负面事件的分析中,如果我是小敏,我会觉得,当我勇于面对这件事的时候,它就已经不再是我的敌人了。而且通过几种可能性的分析,至少可以减轻它对我的伤害。最后我们发现负面事件其实能够带动出我们的很多资源,通过负面事件发生时自己的行为表现,可以找到后来很多品质的根源。分析到这儿,如果我是小敏,我甚至会有一些开心。因为我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且还发现了自己身上蕴含的很多美好的资源,从此以后这件事不会对我再构成困扰,我还找到了自身的力量感,从而更好的服务现在。

       其实我们之所以不愿意面对负面事件,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它引发了我们不好的感受,比如悲伤、恐惧、焦虑、愤怒、内疚,让我们觉得痛苦,所以我们逃避。但感受是什么?那是我们内心的声音。这种声音,我们要学会聆听它,并尊重它。它本身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如果不想继续难受,就应该想办法改变。如果一味地压抑它、并把它视作敌人,心灵就会慢慢地被尘垢积满,未来一触碰,便会尘埃满天,说不定还会变成雾霾。现实中我们是如何治理雾霾的?不是逃避,是从源头上去控制污染源。心灵雾霾也是一样的道理。

       通过这个案例,你不妨也剖析一下自己,回想一下18岁之前对你有深刻影响的负面事件,看看自己是否能够从中感受到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该如何对待负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