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该睡觉了,快去刷牙!快去洗脚!哎呀,你怎么那么慢!”
这样的催促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想必孩子睡前磨蹭是这样,早晨去幼儿园出门磨蹭,或者放学回家做作业磨蹭等,家长惯用的方法就是催促,甚至唠叨!
家长有没有想过催促是什么?
催促是一个指令,当孩子磨蹭家长催促的时候,孩子接受的信息关键词是“快点儿,该……”
而事情的本身“睡觉,洗脸,洗脚”却被其它重复的关键词所掩盖,孩子所学到的除了服从指令之外根本什么都没学会。
如果孩子不听指令,家长就会重复催促,当唠叨形成的时候,孩子就会自动产生屏蔽功能,虽然唠叨并不是对于他人的攻击,但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孩子会自我保护式的屏蔽,这种状态就糟透了。
家长与孩子之间完全失去沟通,本来孩子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却由于家长的错误做法产生了相反方向的引导。
小朋友磨蹭,不会管理时间,家长应该有步骤地这样做(以下方法针对2-12岁孩子适用)
1.明确好习惯的概念:不磨蹭是什么样的想要孩子养成好习惯,首先要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好习惯。
例如睡觉不拖拉:家长要与孩子清晰地沟通:每晚几点睡觉,睡前规程(包括洗澡,刷牙,换睡衣,睡前故事等,并固定顺序)是什么,并且给予时间限制例如20分钟。
2.建立养成好习惯的动力(motivation):
我为什么要不磨蹭
人类的内在动力是指导我们把一件事情心甘情愿地做下去的根本。
在帮助孩子养成不磨蹭的好习惯这件事上,也许我们在与孩子理清了不磨蹭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孩子会去尝试,但是他们能够坚持多久,却是个问题。
毕竟孩子每天晚上按时睡觉意味着要阻断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怎样让他们愉快而且长期地坚持不磨蹭?
这就要建立一个让他们心甘情愿来做这件事情的动力。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表扬,如果孩子晚间按照规程与既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家长就要给予表扬,在有机会的时候,也可以解释按时睡觉对于身体的好处,想要玩要把每日要做的事情安排好,管理好等。
孩子在受到家长的表扬之后会感到心理的愉悦与成就感。对于一些磨蹭情节严重,在以上方法实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奖惩制度。这里的奖惩制度指的是除了表扬,进一步建立内在动力,既然是制度,就需要一定的系统,这个系统不是孩子今天按时睡觉就立即给予奖励,而是采用奖励勋章积累的制度。
3.自己感受与承担坏习惯的后果:我不断磨蹭,后果会是什么?
自己感受承担后果也许是最容易接受教训的。我们会说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孩子的磨蹭问题,家长做到以上两点应该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但是如果孩子还是磨蹭,家长就不乏让结果来教育他,不要担心他会犯错,越早尝到苦果,越早成长。例如孩子去幼儿园或者是去上学,早晨犹豫磨蹭,没有把睡衣换成校服,家长就让他穿着睡衣去上学;没有吃早饭,就让他饿肚子;放学不安排时间把功课做完,就让他不做,第二天面对老师的责问。
通过这些后果让孩子体会到不按时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后果是什么。这是一种用事实惩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