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算法及其应用实例

前言:

本文章相关内容参考自包子阳等编著《智能优化算法及其MATLAB实例(第2版)》,将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供读者参考,笔者将算法Matlab实例用Python改写,如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评论指正。
主要内容有:
1.蚁群算法理论
2.基本蚁群算法描述
3.蚁群算法TSP问题中的应用实例(Pyhton)

一、蚁群算法理论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对自然界蚂蚁的寻径方式进行模拟而得到的一种仿生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
       蚂蚁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在行走的路径上留下信息素,后来的蚂蚁可以感知到信息素的存在,信息素浓度越高的路径越容易被后来的蚂蚁选择,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现象。
       它能够求出从原点出发,经过若干个给定的需求点,最终返回原点的最短路径。这也就是著名的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man Problem,TSP)。

1 真实蚁群

       若蚂蚁从A点出发到D点觅食,它可以随机从ABD或ACD中选择一条路。假设初始时为每条路分配一只蚂蚁,每个时间单位行走一步,则经过8个时间单位后,情形如下图所示:ABD路线的蚂蚁到达D点,ACD路线的蚂蚁到达C点。


蚂蚁出发后8个时间单位情形.png

       那么,再过8个时间单位,很容易可以得到下列情形:ABD路线的蚂蚁回到A点,ACD路线的蚂蚁到达D点。


蚂蚁出发后16个时间单位情形.png

       经过32个单位时间后,ABD路径上的蚂蚁往返两趟,ACD往返一趟,那么ABD与ACD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比值为2:1。根据信息素的指导,接下来ABD路径就有2只蚂蚁选择,ACD路径仍然为1只,经过32个单位时间后信息素就会达到3:1。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蚂蚁选择ABD,ACD逐渐被放弃,这就形成了正反馈。

2 人工蚁群

3 蚁群算法特点

  • 蚁群算法是一种本质上的并行算法,每只蚂蚁独立运行,仅通过信息素通信。
  • 蚁群算法是一种自组织算法,自组织就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过程
  • 蚁群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求解结果不依赖于初始路线的选择,求解过程不需要人工调整 ,参数少,设置简单,易于应用到组合优化问题。
  • 蚁群算法是一种正反馈算法。

二、基本蚁群算法

1 基本蚁群算法表述

基本蚁群算法表述:在算法的初始时刻,将m只蚂蚁随机分配到n座城市,并将禁忌表(存放访问过的城市)的第一个元素设置为当前所在城市。初始化各路径上的信息素量,各路径上信息素量设为相同。接下来,每只蚂蚁根据路径上的信息素量和启发式信息独立地选择下一座城市。当所有蚂蚁完成一次周游后,对各个路径上的信息素进行更新。

在时刻 t ,蚂蚁 k 从城市 i 转移到城市 j 的概率为:
概率公式
其中,α 和 β 分别表示信息素和期望启发式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
表示信息素量。
表示启发式因子,通常取城市 i 与城市 j 的距离的倒数。
表示蚂蚁 k 尚未访问城市的集合。

蚂蚁周游一次后信息素按照下式进行更新:
信息素更新公式
其中,ρ 表示信息素蒸发系数,1-ρ即为信息素残留系数
表示n只蚂蚁周游后的信息素量
表示信息素的增量

根据信息素增量的不同计算规则,蚁群算法分为三种模型:
              Q 是一个正常数
              Lk 是蚂蚁 k 本次周游中所走过的路径的长度
  • 蚁周模型 Ant-Cycle
  • 蚁量模型 Ant-Quantity
  • 蚁密模型 Ant-Density

2 各参数分析

  • 信息素启发式因子α

α 代表信息素量对是否选择当前路径的影响程度,反映了蚁群在路径搜索中随机性因素作用的强度。
α 越大,蚂蚁选择以前走过的路径的可能性越大,搜索的随机性就会减弱。
α 过小,会导致蚁群搜索过早陷入局部最优,取值范围通常为[1,4]。

  • 期望启发式因子β

β 反映了启发式信息在指导蚁群搜索中的相对重要程度,蚁群寻优过程中先验性、确定性因素作用的强度。
β 过大,虽然收敛速度加快,但是易陷入局部最优。
β 过小,蚁群易陷入纯粹的随机搜索,很难找到最优解。通常取[0,5]。

  • 信息蒸发系数ρ

ρ 反映了信息素的蒸发程度,相反,1-ρ 表示信息素的保留水平
ρ 过大,信息素会发过快,容易导致最优路径被排除。
ρ 过小,各路径上信息素含量差别过小,以前搜索过的路径被在此选择的可能性过大,会影响算法的随机性和全局搜索能力。通常取[0.2,0.5]。

  • 蚂蚁数目m

m过大,每条路径上信息素趋于平均,正反馈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收敛速度减慢。
m过小,可能导致一些从未搜索过的路径信息素浓度减小为0,导致过早收敛,解的全局最优性降低

  • 信息素强度Q

总信息量Q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有赖于αβρ的选取,以及算法模型的选择。
Q对ant-cycle模型蚁群算法的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不必特别考虑,可任意选取。

3 算法步骤

蚁群算法运算流程

三、蚁群算法实例

# -*- coding: utf-8 -*-
"""
@Author  : WuXian
@Time    : 2020/10/30 21:17
@File    : antTSP.py
@Title   : 蚁群算法解决TSP的Python实现
"""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h
import random

"""符号注释:
cities : 数组,记录个城市坐标
n : 整型,城市数量
m : 整型,蚂蚁个数,取城市数目的1.5倍

NC : 迭代计数器
NC_MAX : 最大迭代次数
ALPHA : 常数,α,信息素启发式因子,α 选择[1, 4]比较合适
BETA : 常数,β,期望启发因子,β 选择[3 4 5]比较合适
RHO : 常数,ρ,信息素蒸发系数,ρ 选择[0.1, 0.2, 0.5]比较合适
Q : 常数,信息素强度
Eta(i,j) : 启发因子η,距离的倒数

Best_Path : 各代最佳路线
Best_Path_Len : 各代最佳路线长度
Best_Path_Len_Average : 各代路线的平均长度

Table_Phe = np.ones((n, n))  # n * n 信息素矩阵,初始值都为1
Table_Path = np.zeros((m, n))  # m * n 路径记录表
Distance = np.zeros((n, n))  # n * n 两城市间距离矩阵
"""
# 1.参数初始化
cities = [[1304, 2312], [3639, 1315], [4177, 2244], [3712, 1399],
          [3488, 1535], [3326, 1556], [3238, 1229], [4196, 1044],
          [4312, 790], [4386, 570], [3007, 1970], [2562, 1756],
          [2788, 1491], [2381, 1676], [1332, 695], [3715, 1678],
          [3918, 2179], [4061, 2370], [3780, 2212], [3676, 2578],
          [4029, 2838], [4263, 2931], [3429, 1908], [3507, 2376],
          [3394, 2643], [3439, 3201], [2935, 3240], [3140, 3550],
          [2545, 2357], [2778, 2826], [2370, 2975]]  # 城市坐标矩阵
n = len(cities)  # 城市数量
m = int(n * 1.5)  # 蚂蚁数量,取城市数的1.5倍

NC = 0  # 迭代计数器,从0开始,表示第NC+1次迭代
NC_MAX = 100  # 最大迭代次数,取100~500之间
ALPHA = 1  # 常数,α,信息素启发式因子
BETA = 5  # 常数,β,期望启发因子
RHO = 0.1  # 常数,ρ,信息素蒸发系数
Q = 100  # 常数,信息素强度

Best_Path = np.zeros((NC_MAX, n))  # NC_MAX*n矩阵,记录NC_MAX次迭代的所求最佳路径,每条记录表示一次迭代所的最优路径
Best_Path_Len = np.zeros((NC_MAX, 1))  # NC_MAX*1矩阵,记录每次的最佳路径长度
Best_Path_Len[:, :] = np.inf  # 暂时赋值为inf
Best_Path_Len_Average = np.zeros((NC_MAX, 1))  # 最优路径长度平均

Table_Phe = np.ones((n, n))  # n * n 信息素矩阵,初始值都为1
Table_Path = np.zeros((m, n))  # m * n 路径记录表
Distance = np.zeros((n, n))  # n * n 两城市间距离矩阵

# 计算两城市间的距离
for i in range(0, n):
    for j in range(0, n):
        if i != j:
            Distance[i, j] = math.sqrt((cities[j][0] - cities[i][0]) ** 2 + (cities[j][1] - cities[i][1]) ** 2)
        else:
            Distance[i][j] = 1e-4

Eta = 1. / Distance  # 启发因子,取距离的倒数

# 2.迭代寻找最佳路径
while NC < NC_MAX:
    print(f"第{NC + 1}次迭代")
    # 2.1 m只蚂蚁随机选取出生点
    Start = np.zeros((m, 1))  # 蚂蚁随机出生点矩阵,m行
    for i in range(0, m):
        Start[i] = random.randint(0, n - 1)  # 生成随机城市,m个
    Table_Path[:, 0] = Start[:, 0]  # 将各蚂蚁放到各自起始城市

    # 2.2 m只蚂蚁逐个选择路径
    Cities_Index = np.array(range(0, n))  # 记录各个城市的索引
    for i in range(0, m):  # m只蚂蚁循环
        for j in range(1, n):  # 每只蚂蚁对n个城市逐个访问
            Visited = Table_Path[i, 0:j]  # 将该只访问过的城市保存到矩阵Visited中
            Unvisited = np.zeros((1, n - j))  # 创建未访问城市的记录矩阵Unvisited
            P = np.zeros((1, n - j))  # 创建未访问城市的访问概率矩阵P
            count = 0  # 计数器
            # 逐个城市检索,将未访问的城市放到Unvisited表中
            for k in range(0, n):
                if k not in Visited:
                    Unvisited[:, count] = k
                    count += 1
            # 根据公式计算概率
            for z in range(0, Unvisited.size):
                tao_x = Visited[Visited.size - 1]
                tao_y = Unvisited[:, z]
                tao = np.power(Table_Phe[int(tao_x), int(tao_y)], ALPHA)
                eta_x = Visited[Visited.size - 1]
                eta_y = Unvisited[:, z]
                eta = np.power(Eta[int(eta_x), int(eta_y)], BETA)
                P[0, z] = tao * eta
            P = P / (np.sum(P))
            # 轮盘赌法,按概率选择下一个城市
            Pcum = np.cumsum(P)
            Select = np.argwhere(Pcum > random.random())
            to_visit = Unvisited[:, int(Select[0])]
            Table_Path[i, j] = to_visit  # 将代访问城市加入Table_Path矩阵,代表该城市被访问

    # 2.3.记录本次迭代最佳路线
    Length = np.zeros((m, 1))  # m*1矩阵,记录每只蚂蚁的路径长度
    for i in range(0, m):  # 计算每只蚂蚁的路径长度
        Route = Table_Path[i, :]  # 在Table_Path表中找到该蚂蚁的路径行,将整行赋给Route
        for j in range(0, n - 1):  # 对路径长度求和
            Length[i] = Length[i] + Distance[int(Route[j]), int(Route[j + 1])]
        Length[i] = Length[i] + Distance[int(Route[0]), int(Route[n - 1])]  # 从最后一个节点回到起点的距离

    if NC == 0:  # 第一次迭代
        min_length = np.min(Length)  # m只蚂蚁路径长度最小值
        min_index = np.argmin(Length)  # 最小值索引
        Best_Path[NC, :] = Table_Path[min_index, :]  # 最优路径表
        Best_Path_Len[NC, :] = min_length  # 最优路径长度为最小值
        Best_Path_Len_Average[NC, :] = np.mean(Length)  # 求平均
        print(f"最短路径:{Best_Path_Len[NC, :]}")
    else:  # 第NC次迭代
        min_length = np.min(Length)
        min_index = np.argmin(Length)
        Best_Path_Len[NC, :] = min(Best_Path_Len[NC - 1], min_length)
        Best_Path_Len_Average[NC, :] = np.mean(Length)
        if Best_Path_Len[NC, :] == min_length:
            Best_Path[NC, :] = Table_Path[min_index, :]
        else:
            Best_Path[NC, :] = Best_Path[NC - 1, :]
        print(f"最短路径:{Best_Path_Len[NC, :]}")

    # 2.4.更新信息素
    Delta_Table_Phe = np.zeros((n, n))   # 信息素变化量矩阵
    for i in range(0, m):
        for j in range(0, n - 1):
            Delta_Table_Phe[int(Table_Path[i, j]), int(Table_Path[i, j + 1])] \
                = Delta_Table_Phe[int(Table_Path[i, j]), int(Table_Path[i, j + 1])] + Q / Length[i, :]
        Delta_Table_Phe[int(Table_Path[i, n - 1]), int(Table_Path[i, 0])] \
            = Delta_Table_Phe[int(Table_Path[i, n - 1]), int(Table_Path[i, 0])] + Q / Length[i, :]
    Table_Phe = (1 - RHO) * Table_Phe + Delta_Table_Phe

    # 2.5. 禁忌表清零
    Table_Path = np.zeros((m, n))
    print("*" * 100)
    NC = NC + 1  # 进入下一次迭代

# 3. 迭代结束,结果输出
shortest_length = np.min(Best_Path_Len)  # 在Best_Path_Len中找出最短长度
shortest_index = np.argmin(Best_Path_Len)  # 取得该最短长的的路径在Best_Path_Len中的位置
Shortest_Route = Best_Path[shortest_index, :]  # 根据位置在bast_path中找到该路径
print(f"最短路径:{Shortest_Route+1}")
print(f"最短路径长度:{shortest_length}")

# 4.可视化输出
# 4.1 最短路径可视化
# 创建窗口
fig1 = plt.figure(figsize=(10, 8), dpi=120)  # 这只图片大小 figsize(len,width),dpi设置像素值

# 准备数据
x = []  # 存放各城市横坐标
y = []  # 存放各城市纵坐标
for i in range(0, len(cities)):  # 取值
    route = cities[int(Shortest_Route[i])]
    x.append(route[0])
    y.append(route[1])

# 绘制坐标
plt.xticks(np.arange(0, 5000, 500))
plt.yticks(np.arange(0, 5000, 500))

plt.xlabel("x")
plt.ylabel("y")

plt.title("最优路径图")
c = 0
for i, j in zip(x, y):  # 给各个点标注
    plt.text(i + 0.1, j + 0.3, str(int(Shortest_Route[c] + 1)), ha='center', va='bottom',
             fontsize=10.5)
    c += 1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Microsoft YaHei']  # 解决matplotlib不显示中文
plt.grid(alpha=0.2)  # 绘制网格,alpha=0.2表示透明度

# 画图
plt.plot(x, y, color='orange')
plt.scatter(x, y, c='black', marker='o')

end2Start_x = [x[len(x) - 1], x[0]]
end2Start_y = [y[len(y) - 1], y[0]]
plt.plot(end2Start_x, end2Start_y, color='orange')  # 连接终点和起点,形成回路

# 展示
plt.show()

# 4.2 各代最短路径和平均距离可视化
fig2 = plt.figure(figsize=(10, 8), dpi=120)  # 这只图片大小 figsize(len,width),dpi设置像素值
it = range(0, NC_MAX)  # 迭代次数
d = Best_Path_Len.tolist()  # 距离
a_ave = Best_Path_Len_Average.tolist()  # 平均距离
plt.xticks(np.arange(0, NC_MAX, 20))
plt.yticks(np.arange(1.5e+4, 2.2e+4, 1000))
plt.xlabel("迭代次数")
plt.ylabel("距离")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Microsoft YaHei']  # 解决matplotlib不显示中文
plt.grid(alpha=0.2)  # 绘制网格,alpha=0.2表示透明度
plt.plot(it, d, color='b', ls='-', label="各代最短距离")
plt.plot(it, a_ave, color='y', ls='-', label="各代平均距离")
plt.legend()
plt.show()

四、实例运行效果

最优路径图.png

各迭代最短距离与平均距离

结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蚁群算法及其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