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认知方法论三

        这段时间正在备战考研,话说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现在工作也稳定,收入也不错,家庭也幸福美满,用同事的话说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是的,我不仅在备战考研,还加入了007,订阅了得到专栏,还加入了知识星球,只要有一丝不在状态,就感觉有好多人在屁股后面追着我。

有时候忙完一天的患者,累瘫到床上的时候,无由来的感觉到满心的快乐。不知道什么原因。

原来在吴老师的得到专栏里早就有了答案

        吴老师说“我们的感觉其实是一个产品,一个成品。它有赖于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

从医学上说,我们产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是神经反射弧完成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看了以上医学术语有没有什么感觉?哈哈

其实反射中的输入,也就是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像我们的键盘(眼睛中的视神经群落、耳中的听觉神经中枢、皮肤中与各类感受器连接的神经群落等等)。

反射中的输出,同样可以指传出神经元(即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像我们的显示器(我们看的的颜色,听到的声音,香的,臭的,难过的开心的,各种感觉)。

反射中的中间传递过程是信息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大脑)像电脑的主机。

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感受世界”,其实感受的是那些经过加工和处理的信息。而我们对这些加工处理的过程是没有知觉的。

          所以吴老师说“感觉是一套生产系统的结果”。比如“快乐箱”

吴伯凡老师举了个例子——快乐箱

“这是一种想象性的技术。这个世界充满着乏味、荒诞、各种的逶迤,你想过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要怎么办呢?你又不可能当世界首富——首富只有一个;你也不可能当联合国秘书长——秘书长也只有一个。既然你最后要的就是那种当首富、位高权重的感觉,那么直接把这种感觉给你不就行了?当你躺到这个箱子里,它会自动给你注射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更重要的是,它会给你的大脑里注入各种各样的刺激,让你感受到一个活色生香的世界。”

据说在一堂美国大学的哲学课上,教授问“如果有这么一种技术存在,你是愿意过一种艰难而乏味的现实生活呢,还是愿意过一种简单快乐、虚幻但不自知的生活呢?”

        我的回答是,我愿意在这个充满着乏味、荒诞、各种的逶迤、挑战和艰难的现实世界里生活。我愿意在乏味、荒诞里寻求挑战,收获充实,我愿意在舒适和安逸里寻求新的刺激,收获奋斗后的畅快

我向往快乐的生活,但我不愿意快乐变成不自知的虚幻。

        吴伯凡老师的专栏有很多留言,吴老师摘出两个典型的留言:

1、按照吴老师的公式:原始舒适区=零认知,要想提升认知就要不舒适呀!那这个是不是很反人性呢?人可不可以在大部分时候做个追求舒适的人呢?这样不好么?

2、认知就一定是痛苦的吗?就像运动后产生的多巴胺能让人产生快感,因此让人爱上运动。认知是否有什么机制能让人产生快感,让人爱上认知呢?

对这两个问题,吴伯凡老师给出了统一答案:痛快。

对了,就是“痛快”,就是我心里想要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老师认知方法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