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的四大原则(上)

第一大原则:买了#会了,知道#会用

买了不等于会了,知道不等于会用。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老师你看,这是我要最近要读的书单,全部的书我都下单,都买回来了,都堆在桌子上。但是,今儿忙,没时间看;明儿开会,没时间看…… 最后堆在书架上,依然在落灰。那您说咱们买了咱会了吗?还是不会啊!

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孩子身上,我们买了大量的绘本和分级读物,看了两天没兴趣了,堆在角落里吃灰。最后,跟人常速交流的时候,还是听不懂别人说什么,自己也没办法说出来。所以说书买了真的不等于会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买的这些卡片和书太简单了,上面的字我都认识啊,都会读啊。但是你想想,知道了等于会用了吗?

用有限的词汇尽可能的表达。词汇是砖块,不去盖房子的砖块没有意义。很多大人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积累了几千上万个词汇,但是在表达的时候面对一地砖块,根本无法自如地把这些砖块砌到房子里面去。而天天盖房子的人就不一样,他能用100块砖盖一个小房子,用1000块砖盖一个大点的房子。学语言也一样,尽量用有限的词汇,天天练表达。


第二大原则:输入到输出的循环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听和读属于输入,说和写属于输出。

什么是有效的输入呢?一定是常速、全英、带画面的。

什么是有效的输出呢?一定要引导输出。

那么我们经常听、浸泡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我们磨耳朵、盲听,每天听好几个小时,不管做什么都当做背景音乐来听。这样听能理解吗?想象自己在听一个西班牙语的新闻,循环听一天后,你能捕获到新闻的任何信息吗?不会,你会把它当作噪音给屏蔽掉对不对?

真正的可理解性输入是,可以通过动作、语言、上下文来猜测分析出来意思到底是什么,这个语言是你捕获来的,你能弄明白其中的含义。

那么常速语境可以慢一点吗?不行。如果想让孩子在常速语境下听懂,平常就要给他听常速语境。

看视频要不要加字幕呢?不用。加了字幕就变成练阅读了。字幕无法提高听力,听力就得用耳朵去听。

再来看输出需要引导。一般人听完之后不会坐那自言自语,主动说出来。有效的引导输出可以避免沉默期。“语言沉默期”这一概念是基于二语习得者空降到母语环境,他所处的整个语言环境远高于二语习得者当时的理解水平,所以他只能先听着,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去吸收,一步一步地拓展自己的已知区域。

而通过有效的引导输出,三岁以上的孩子一开始就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比如上课的时候老师问:“Who wants the sticker?” “I want the sticker. ”小孩子知道这样说就能够得到老师手里的那个贴纸,所以一整句话就说出来了。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他一节课可以说出很多的句子,每节课下来他的口语输出能力就越来越强。观看一些教学视频,用一些他能够应用的小小句型,把他会的单词全部放进去。并且家长可以作为他的同伴,一起帮助他做口语输出。慢慢地他的输入和输出就可以并行,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

为什么很多人学了很多年还是哑巴英语呢?你回忆一下,是不是从来没有完成整个的从输入到输出的循环呢?做阅读就是做阅读,背就是朗读和背诵课文。但其实没有把语言内化到自己身上,没有锻炼过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达观点和想法。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当好的听说能力,因为他每天都在做输入到输出的循环。而很多大人,可能花了十几年学英语,却依然难以实现自如交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完成输入到输出的循环。

所以说英语学习的本质就是输入到输出的循环,循环的频次越多,英语就越流利。

2021.08.19 星期四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语学习的四大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