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讲第四十一章

章旨

本章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命名为“同异”,熊春锦《<老子德道经>校注》命名本章为“闻道”。本章主旨老子通过人们闻道的不同态度和事物相反相成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道的深奥隐微。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颢。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的士人听了道的道理,就努力去实行。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的士人听了道的道理,觉得好像有道理又好像没道理。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等的士人听了道的道理,根本不信,觉得很好笑,所以就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建言,就是立言的意思。林希逸说:“建言者,立言也,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辱,黑垢。建,通健。偷,苟且、懈怠。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懈怠的样子。上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似不足的样子;刚健的德好像懈怠的样子:质性纯真好似浑浊的样子。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隅,角落、墙角。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边角,重大的器具往往制成得很晚,最大的声响听来反而没有声息,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没有形状。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贷,给与。河上公本也写作“善贷且成",帛书本乙本作“善始且善成”。道幽隐而没有名称。只有“道”才善于使万物得以完成。

【延伸】

本草内容很多,引了很多成语,我讲一个“大器晚成”的历史故事。晋文公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他年轻时谦虚好学,善干结交有才能的人。他是晋献公的儿子,母亲为狐姬。

晋献公继位的时候,重耳已经21岁了,他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俩弟弟,本来他没有机会继承君位。晋献公十一年时,后妈骊姬受到宠爱,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做接班人,就把晋献公的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都给赶了出去。这还不够,骊姬还逼杀了太子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这一年重耳已经42岁了,却过上了流亡的生活,在各国流浪。

重耳47岁那年,晋献公去世了,骊姬如愿让儿子奚齐做了国君,可惜奚齐当天就被人给刺杀了。接着晋国又立晋献公另外一个儿子卓子继位,结果又被人给刺杀了,而且连骊姬都被打死了。这下子晋国国君的位子空了出来,晋献公的儿子,只剩下了重耳和夷吾。这个时候不少人打算立重耳为国君,可惜他一再推辞。因此在重耳48岁那年,他弟弟夷吾继位,也就是晋惠公。

就这样,重耳又过了14年的流亡生活,直到重耳62岁那年,晋惠公去世了!不过晋惠公有儿子,他儿子晋怀公继位了。可惜晋怀公不成器,大家都愿意支持重耳继位,这样在重耳63岁这年,才继承了大位,也就是晋文公。想想真不容易,42岁开始流亡各国,63岁才继承了大位。这22年的流亡生活,晋文公历经磨难,也锻炼了他的意志,增加了他的阅长了他的才干,最终使他在69岁那年称霸诸侯,成为台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这就是“大器晚成”。

本章总结:上一章老子指出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表达了“无生有,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本章老子又回归人间,首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

“下士”即普通人不易明白道的道理,他们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因为一些表面现象嘲笑道,但这正是说明道的隐奥难见。接着,他引用十二句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揭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具有统一性,阐明了道的深遂、内敛、中虚、隐藏等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精讲第四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