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鲁西南方言杂谈之人物

孟母三迁

孟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济宁邹城县)人。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父亲名激,母亲仉氏(孟母)。赵崎《孟子题辞》中认为孟子“宿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母三迁的故事大致是说: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世了。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一开始,他娘俩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他娘俩就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他娘俩搬到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见到学生、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都一一学习记住了。孟母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还有,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个就是孟母的“断织喻学”故事。

再一个,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道:“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这个故事就是孟母教育中的“杀豚不欺子。”

《韩诗外传》中记载: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孟母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以上几个是摘抄的孟母教子故事,从中可看出“家教”很重要,孟母的言传身教对孟子成为“亚圣”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做为家长的,在孩子教育上,不应完全依赖老师教育,更重要的是自己应该做好“言传身教”,向孟母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鲁西南方言杂谈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