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别人贴标签前该想一想

宅男女神、师奶杀手、垮一代、马路杀手女司机、熊孩子,这些含盖某种特点又让人记忆深刻的标签,在网络丛林里像树叶一般存在,我们信手拈来,方便好用,喜欢某个网红贴上善意标签:治愈专家,连萌队友,国民老公。讨厌某人就贴上不良标签:金典绿茶,中央暖气,好像贴上了就有几分解气。

我想了一下,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贴标签的,五岁?八岁?也许更早……,给事物贴标签是为了方便规类整理,给人贴标签是为了省事,同时阻断其他的可能性,无论发生与否。

自大,自以为是的人喜欢给人贴标签,觉得自己说的话就是真理,没什么好商量的,牢牢给你贴上标签,想撕都撕不下来。

从众者,羊群里面的小羊,虽是小羊但极具杀伤力,因为基数太大有羊群效应,觉得大家这样说肯定有道理,特别是领头羊(知名人士),没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众云即云。

思想保守封闭的人,现在都二十几世纪多少年了,时代的进步好像和这一类人没有关系,他们我行我素,对不一样的世界不愿意多看一眼,像掩耳盗铃的盗铃者:只要我不听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给别人贴标签很容易,被贴标签的人想撕下来就没那么简单了。

上个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叫人痛心,原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夺走15条人名,公交坠江的前一分钟左右横过马路撞了红色小小车,正因为红色小车的司机是女司机,在警方还没有公布事故原因出来之前,网上议论一边倒得认为是女司机的过错,只为“女司机是马路杀手”这个标签,倒霉的女司机车被撞人受伤还要承受网络暴力,后来事故原委公布出来,网络上一句道歉都没有。

即使标签有多难撕,有的人不甘愿被标签束缚,即使是善意的标签,比如歌手范晓萱,刚刚出道以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示人,一首《健康歌》火遍全国。范晓萱觉得那不是她,选择了做自己,用十几年的时间撕毁了可爱魔法少女的人设,以音乐制作人的身份出唱片,现在她越活越自在,她说这才是我真实的样子。

我想全国人民没有不认识《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即使不知道赵薇本人也知道叫那个是小燕子。《还》每年暑期档轮翻重播N次,我都后悔自己当年顶着被骂的风险疯狂跟剧。小燕子火了,火得一塌糊涂。赵微无论去哪里人们都是只知道小燕子不知道赵薇,后来赵薇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叫赵薇,我不是小燕子。赵微拒绝了和小燕子类同的角色扮演的戏,2010年因《花木兰》获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2014年赵薇自导自演《亲爱的》获得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并斩获最佳女主角奖。人们才渐渐认识这个努力的女演员是赵薇不是嘻嘻哈哈的小燕子。

给别人贴标签不是什么大恶,但不如接受世界的多样性,每一个人不可能用几个标签概括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别人贴标签前该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