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小白一年踩了多少坑?二十点痛的领悟....

背景在下一年产品经验,着实的小白一枚,一点不唬人~这一年做“产品狗”走了无数坑,经过重重阻扰,摸爬滚打,抓耳挠腮,上蹿下跳,才钻进了产品的后门~得出几个深刻的感悟,想分享给产品新人们,也不知道我配不配,但是anyway,本着雷锋精神,以防你们不像我一样焦虑,迷茫。“小白们”如果也想少走点弯路,想很快找到自己产品步伐和学习节奏的,可以听一听我的故事,哪怕嘲笑嘲笑我也好啊,让我看到人性的黑暗!(主要是想你们关注我后面写的产品报告~)

一.一定要输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我刚实习时,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能力有限,其实差点没把能力差写在“脸上”,各种学习充电以至于到癫狂的地步,将我能搜集到的产品网站,公众号,产品群能关注的关注了个遍,产品书籍也是能看的都看了,36kr,pmcaff,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网站更是每天浸泡,最后的结果呢,别人问我一个问题,我回答的却和路边菜市场大妈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我总结出几点规避的建议:

1.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不要先想着问别人,而是要自己想如何解决。哪怕刚开始只能想到很浅显很简单的角度,但自己一定要先深入思考,然后有所产出,否则你看了再多别人缜密的回复,严谨的逻辑分析,结构完整的文档都是没用的,并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只是走马观花,这是学到了和学会了的区别;

2.输出后反思复盘:输出完之后一定要反思,对照大佬们是如何回答的,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些角度,是没有接触到这个行业,不了解行业运转逻辑和商业模式?还是了解但是思考的不全面,没有穷尽,或是自己不会表达?反思后重新调整自己的回答,否则永远停留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

3.锻炼表达能力:输出的时候能让你更好的去捋顺你的逻辑,产品经理需要写需求文档,竞品分析报告等,需要很强的文档表达能力;以及和老板,市场,运营等沟通时,需要有清晰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我一直坚信只有你想的清楚,你才能说得清楚;

二.知道自己现阶段要学什么,每个东西学到什么程度

1.心态上的调整:不同阶段的产品经理需要不同的能力,不要刚毕业,原型还没画顺手就天天拿着腾讯的产品经理能力图谱要求自己。让自己更焦虑的同时,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我们只有前期把基础先夯实地基先打牢,后面才能层层递进,往上走,产品思维慢慢培养的,不是一下子看了哪篇文章就能有的;

2.找清自己的定位:我刚毕业时,首先需要把整个产品工作流程缕清楚,知道我在项目中充当什么角色,需要产出哪些东西,前期重点在哪里;可能刚开始需要我沟通的工作并不多,只需要把分配给我的模块的原型和文档交出来即可,那么我重点要学习需求文档应该考虑哪些细的,如何规范我的文档格式,提高我的文档可读性;以及需要学习哪些原型交互,更好的向技术和设计传达我的需求;

3.学到什么程度:像产品原型,产品经理不是ui,重要的是想清楚产品的逻辑,流程,使用场景和用户体验,而不是在原型的美观上琢磨半天,这是颠倒轻重;术业有专攻,将专业的事情传达给专业的做,原型只要能清晰传达出需求,不用花时间搞太多花里花哨的交互,而是多考虑多种情况;

三.多思考为什么做,而不是怎么做?

  很多小白可能拿到一个需求或者模块,脑子里已经在想原型要怎么画,而不去想这个模块为什么要做,满足哪些人的哪些痛点,做了后有哪些效果,事后根据什么数据去评判用户是否对此买单,所以会出现很多后面补坑的情况,为什么产品总是频繁改需求,全是前期没想好为什么要做。

那么我一年多现在是怎么思考的呢,我学到了三种方法:

1.5W1H:很万能的一个方法,不管在什么行业,思考“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去解决”,只有把前面的5个W想清楚,后面的H-原型和需求文档很快就能产出;

2.角色&流程法:我一般会思考涉及这个模块的角色有哪些,比如会计,运营,市场,审核员等,他们在环节中是如何工作的,流程是什么样的,这样能够考虑周全,而不是光考虑了一个角色,忘掉了其他的情况;

3.产品定位&核心功能:我们产品的定位和核心功能是什么,即用户想起来你的产品,能为他做些什么,而不是对你的定位很模糊。不要用户什么需求都想满足,只满足一个核心需求,将它做到极致,不要大而全,但是不精,追求小而美。因此多想想自己的产品定位是什么,做这个功能的时有没有违背我的产品定位,是让我的产品更好的满足需求,还是让产品变的冗余臃肿了,反而用户经常使用的主功能变得复杂了;

四.优先级一定要分清

  产品经理需要判断很多需求的优先级,对自己手上的工作更要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要一直在忙紧急的事情,真正重要的事情反而没做;如果手头上一直是紧急的事情,说明自己的工作流程是有问题的,一定要找到反思整个流程,找到原因并改善

那么我平时是怎么判断事情的优先级的呢?一般是这几个情况,不过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1.涉及到其他部门工作:我在这个环节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如果设计和技术都等着自己的产出,如果不及时拿出来,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进展和项目的进度,一定要重视;

2.事情的频率和对象:如果是我们的核心用户,大范围的出现一个重大bug,产品经理一定要及时跟进技术解决;如果是老板,需要你做一个很重要的PPT,为了“工资”,也一定要合理的分配手头上的任务,先把老板的交代的事情解决了(生活所迫);如果是市场运营反馈的“一些小部分用户的频率低的需求”,可以先纳入需求池,后面讨论迭代;

3.合理的分配给他人:并不是说让你的同事成为你的下属,听你做事,而是术业有专攻,如果是该运营或是客服来回答的问题,及时转交给别人,因为一方面你回答的不一定有人家的专业,另一方面职场上权责分清,有利于流程的推进;

五.事事有反馈,多讨论

1.及时通知:职场上领导最喜欢的员工就是事事有反馈,有回应,而不是交代给你就没有下文了,每次都要老板主动问你,因此一定要及时通知项目组成员目前出现的问题和进度,这g样出现问题可以提前准备解决方案,和让其他部门提前知晓以备后面工作安排;

2.集各部门智慧:产品经理不是要把所有压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上,用好公司的人力及发挥大家之所智,产品经理不要太把自己当用户,闭门造车,做出来发现不符合用户的需求;尤其是重大模块涉及大的流程,一定要多问问实际操作的人员,而不是自己臆想,因为他们是日常最贴近用户的,多听听他们的反馈,有助于产品决策;

3.用好技术:众所周知程序员是逻辑性非常强的一帮生物,在思考一些新的需求,及时问一下技术是否能实现,不要等所有的原型文档都完成,才发现一开始就是错的,技术上根本不能实现;而且技术可能会从他的角度给你一些更好的建议和实现方式,程序员小哥哥都是非常善良的,没有网络上流传的那么吓人~不行就下馆子,没有一顿饭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有,那就买奶茶;

 六.拿出自己的方案和思考

1.先出方案:不管是去和老板确认问题,还是和用户沟通,一定要先把这件事情自己消化透,然后拿出自己思考的方案123,最好把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列出来,让老板来决策。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直接让老板和你一起空想,老板会觉得你作为产品不思考;如果是用户出现问题,也要把目前可行的几种解决方案拿出来,这样用户会被你的态度感化,反而不会追究你产品的问题;

2.多百度:不要问一些网上都能搜到的简单问题,像基础名词,简单技术问题,行业基本常识。能百度的自己先查,查完后带着疑问去咨询别人,这样别人一方面觉得你思考过了,愿意为你解答;另一方面大家工作都很忙,如果你总是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浪费别人时间,别人会觉得你工作能力有问题,没有能力负责整个产品;

3.知道自己问了为了图啥:有些人问你一个问题,然后你问他问这个干嘛,他说我就是随便问问,并不清楚自己是想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别人也不知道如何给他解答,因为有时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有就是人家并不想给你解答,所以在问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我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哪些,一二三,是想解决什么问题,我百度后还有哪些疑问不清楚,这样别人对你更加有好感,觉得你是个靠得住的人,也节省了双方的时间;

七.图胜于言

1.可读性:产品经理工作中需要产出很多结构图,信息架构图,业务流程图,任务流程图,如果是密密麻麻的字技术并不想看,没有耐心读下去,有时候大段的文字可能不如一张图,直观表述清楚;

2.梳理自己的逻辑:在画图的时候,自己就会在脑子里重新过一遍逻辑,想到很多之前想不到的异常情况,考虑到很多没有考虑到的角色,能够从宏观架构上看整个产品或者功能,梳理清楚流程,从而看透本质;

3.锻炼抽象思维:产品经理通过绘制“业务流程图”,将整个系统抽象出几个角色,要做什么事,系统怎么运转,让其他不懂的人通过几张图也能很快明白你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服务;通过绘制“用户路径图”模拟用户真实使用产品的流程,对优化产品核心流程,判断功能深浅,完成任务的复杂度很有帮助;

八.异常情况该不该想

  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经常有两种情况,耽误了很多时间,如下:

1.不考虑异常:只能考虑到正常流程,知道用户每一步成功后应该如何走,但是却忘记考虑异常情况,失败了不知道该如何操作,这样会导致系统容错性低,用户体验差,流程断掉等问题;以及不考虑异常情况下系统如何提示用户,例如网络不稳定,无wifi,权限等,用户得不到系统的反馈;

2.太考虑异常:线下百年难遇一次的场景,出现的用户很少,频率很低,但是却要花费很大的技术成本去解决,得不偿失,产品经理花费很长时间去思考如何设计,然而市场说线下不会出现这种场景,有时候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人工解决,反而效率更高;

九.以产品思维要求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看悬疑,侦探,破案电影不思考凶手是谁的产品经理不是好产品,不是只有在上班时,才需要学习;生活里面处处是知识,每件小事中都含有哲理和它发生的逻辑。

1.多观察:平时在地铁,在马路上,多观察周围,用户都有哪些需求痛点,有没有被解决,目前有哪些产品,它们是怎么提供解决方案的;最近行业有哪些爆款,为什么会火起来,满足了用户的什么心理或击中了什么人性,商业模式是什么,是否能用到自己的产品上等;

2.多推理:悬疑破案的电影是最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性,自己暂停多想想,把线索串一串,能想到哪些联系点,虽然这样会让陪你看电影的人很崩溃;

3.多玩app:某某产品新推出一个功能的时候,自己想一想,微信为什么要出视频号,是战略性防御抖音吗?哪些人在用,初期怎么推广,不用的人是为什么,怎么让他们用;为什么要拍一拍,是弱社交吗,还是为了体验新功能,让用户下载新版本;中午点外卖出问题的时候也不要光吐槽,产品经理是给别人提供解决方案的,如果你是PM,你会怎么解决;

十.日常学习

1.咸鱼二手课程:很多大平台的课程有人会以很低价卖出,多听多学广泛涉猎,哪怕不是全程高能,但是哪怕一个点触动你,这钱花的就值得,但是信息时代,知识泛滥,要有判别信息好坏的能力,知道适合自己的课程,那些假大空,打着赚钱的名义招摇撞骗的坚决不交智商税;

2.摄入知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pmcaff,鸟叔笔记,36kr,行业报告要多看,时刻保持产品经理专有的嗅觉,一直跟紧行业热点,把自己按照酒桌上最能吹牛最能侃侃而谈的人培养,不要作为产品经理人家问你对行业的了解,一问三不知;

3.提高逻辑性:多看批判性思维的书,悬疑破案的书,推荐金字塔原理,一本简单的蓝皮书,第一性原理等逻辑思维书,产品经理需要逻辑性很强,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别人都靠着你给解决方案,你是给用户解决问题的;

4.多深度思考:贪多嚼不烂,有时候走马观花学10套课程,看100篇文章,不如沉下心认认真真看一本书,吃透一篇文章看别人是怎么思考的,怎么写文章,怎么取标题的,怎么搭建文章结构的;

5.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刚开始就想写商业报告,融资报告。先把最基本的产品分析报告,竞品分析报告写好,像我一年多了,现在才知道学着写这些,骨头都快长起来了;不过种最好的树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只要开始行动起来,什么时候都不晚;

6.想的远一点:产品经理作为公司的核心角色,当技术在开发这个需求的时候,需要思考产品下一个版本的需求下一步规划;而对于自己,当自己熟稔了目前所做的事时,要提前思考后面要不要学习数据分析相关的内容,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我目前是在做这份工作,这个行业,那么我下一阶段打算进入一个什么样的行业,需要我有什么样的能力,哪些公司是这个行业的大头,如何准备?还是继续在这个行业深耕;

7.多输入框架,提炼方法论:有时候并不是别人比你优秀,为什么她遇到问题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考虑,而是他提前在脑子中储存了框架,比如分析产品时从用户五大要素阐述,分析商业模式时用商业模式画布思考,数据分析时用AARRR模型等等,但是不要被框架限制死,灵活调整,只要知道从哪几个角度思考即可,也可发散思维;

8.不要拒绝成长:产品经理多去了解运营,市场,财务,前端后端技术知识,有利于自己设计产品以及工作中更好的交流,但是要保证自己本职工作做好的前提下,有精力学习其他的,不要产品还没有思考清楚,就想着去学技术,指挥技术。懂技术只能作为产品沟通的加分项,核心能力还是把产品主业:用户,场景,需求,流程,竞品分析,数据分析做好;

9.少吐槽,多理性分析:职场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产品经理,这个工作需要和很多人沟通交流,不可避免会有很多矛盾和委屈的,背很多锅,但是要知道现阶段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浪费学习的时间去和同事吐槽抱怨,这样只会耽误自己的成长,且并不能解决问题,客观看待,如果老板或者同事说你的有不对的地方,骂两句后,以开放的心态采纳,并及时的改正,这样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10.量变引起质变:不要看了两篇文章,写了两篇产品分析报告,觉得没有帮助就放弃,有时候产品思维并不是说哪一篇文章,哪一节课程,突然让你产品思维上了个台阶,摇身一变成为张小龙,做出微信这样史诗级的产品,而是众多的累积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这是一场人生的长跑马拉松~

  最后,这也是我一年多自己的成长的感悟,不光是写出来,和大家讨论,虚心接受大家批判,也是想给自己下一阶段做一个提醒,脑子里要一直有根绷紧的弦,居安思危,不要温水煮青蛙,安于现状,一直活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学习,做一个工资更高的产品经理,就是这么俗气,写的不好不要骂我,俺就介个水平

  最后的最后,我下面要发布“微信产品分析报告”,还没写完,写的好,你们可以关注我,给我提提意见,写的不好也可以多帮帮我,让我变得更好~


产品思维养成中,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小汪,一直在路上,立志要成为一条好的“产品狗”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小白一年踩了多少坑?二十点痛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