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句话,但是这句话,我用了整整几年的时间,才慢慢悟透。
这句话就是——比身体懒惰更可怕的,是思维懒惰。
当然,你可能觉得一听就懂了,但是如果你想搞清这其中真正的意蕴,也许你应该坐下来读完我这个回答。
身体懒惰很好理解,无非就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混吃等死......
那什么是思维懒惰?
我先给大家介绍最典型的一种。
学生时代,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同学,学习非常努力,用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他们毫不为过,天天泡在教室里。起得比鸡都早,睡得比鸡都晚,可成绩却依然平平,没有起色。
许多人把这全都归结为没天份,智商不行。
但是真相是什么?
除了极少数变态一样的奇葩,我们大多数人的智商相差无几。
为什么有的人玩着就能考高分,有的人拼死拼活才刚够及格线呢?
关键就在于——身体上的勤奋永远无法代替思维上的勤奋。
我发现学习好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擅长将知识点分析归纳。
不是套用别人什么大纲导图,而是自己量身定做的知识体系!是在搭建这个体系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弄懂吃透!
这其中所调用的思维,远比闷头刷几千道题多。
如果将思维付出和身体付出量化,那些善于动脑筋归纳总结的同学,身体付出是5,思维付出是5,相乘得分25;
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同学,身体付出是10,思维付出却是1,相乘获得的总分便只有10,最终成绩连前者一半都赶不上。
可惜的是,身体付出能够量化、数字化、可视化:我上了8节课,看了2个小时书,做了50道题......我比他付出的多。
而思维付出,根本就没法量化。
所以很多人会不断地用可视化的努力来掩盖那些隐蔽的懒惰。
这就是所谓的“看起来很努力”,因为思维懒惰比身体懒惰更加隐蔽。
虽然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运转,每天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一个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少不了大脑的参与,但其实大多数时候,大脑都保持在一个非常低速的运转状态当中。
——有些事,是不费脑子的。
就像用筷子吃饭一样,不需要经过思维过程就能将饭送到嘴里,再比如用电脑写文章,打字的过程你不需要想怎么敲击键盘,真正需要大脑快速运转的是你所写的内容。
现实情况就是——许多人沉迷于敲击键盘的快感,展现给别人自己努力写作的样子,而不管自己是不是敲出了一堆乱码。
而这种低效的努力,就像Excel里别人用一个函数解决了问题,你在那敲了一晚上一样愚蠢。
更可怕的是:你会被自己努力的样子所欺骗。
这种可视化的努力,足以完美骗过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
你会觉得“老子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如别人,是不是就因为我笨”。
然后你就会理所应当的把自己的所有失败都归咎于智商和命运。
甚至还会觉得“我就是笨,我就是做什么都做不好”,自暴自弃,自怨自艾。
因为你认为自己付出很多,所以就特别容易陷入自我感动当中,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你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努力与收获不相匹配。
所以最终你看到的结果就是:
那个早起三点开始刨坑的人,一直干到晚上,累得手都抬不起来,然后悲愤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而那个看起来很懒的人,只是坐在那里想了很久,然后就想起来,ta有个朋友是开挖掘机的......
自从我想通这个问题,我再也没有把体力、时间、精力上的付出当做努力的唯一表现,看到很多人加班、熬夜、拼命,也不会再有任何感觉。
你真正付出了多少,只有你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