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宜的图书——《教师阅读地图》读后感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同样,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如果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大脑,对教师而言,投资大脑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合宜的专业阅读”——魏智渊

        有人说:“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同样,不解决教师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的问题,专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魏智渊老师​在《教师阅读地图》第一章《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不要迷失在概念词语的丛林中”对两份书单进行了分析。第一份书单以流行图书为主,励志占了相当比重,在这份书单中,缺乏根本图书。魏老师指出:这样的阅读使教师极易片面理解名词,课程改革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就像拉着新教育的车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一样。由于缺乏对教育学和教育基本理论的理解,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偷换概念。例如,只要学生回答问题,那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只要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就是“小组合作”;课堂上,只要逐步引导学生,就是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的教师直接将目标改成“三维目标”;现实中也有许多可笑之处,有的学校就连跑操、开家长会也打上了新教育的旗帜。说法都变了,变“新”了,加“新”了,但实际并没有改变,这些概念没有与实际进行联系,并形成转化。旧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依然占主导作用,新课程的相关概念就成了标签贴在了学习生活中。于是造成一种假象: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则没有任何改变。

        另一个书单同样也不合适。因为几乎全是教育名篇。魏老师强调:教师读教育类名著无疑是好事,对于倾向于研究教育普遍规律的书籍,其实不适宜一线教师阅读。一线教师的阅读与大学生的学习是不同的。大学生的学习强调系统性,要求对本专业知识要有基本理解,通识教育非常必要。而一线教师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他说:“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只有围绕问题的阅读,才能真正改变实践”。说穿了阅读是为了指导行动,科学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阅读不同层次的书决定了教师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下。

        在这里他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假如我们把感冒视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受不同书籍影响的人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励志主义者会说:一定要保持好心情,心情好,胃口就好,吃饭倍儿棒,睡觉倍儿香,心情好,啥毛病都没有,有一部分人感冒就这么好了;片面技术主义者会说:感冒就吃白加黑,双管齐下,保证治好,更多的人感冒好了;优秀技术主义者会问: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类型用不同的药,对症下药,结果感冒基本上全好了。一个理智的构建主义会怎么做呢?他不仅会诊断是哪种类型的感冒,对症下药,治疗这次感冒。他还会追溯感冒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心情抑郁,就从抑郁入手,采取心理治疗;如果是习惯不好,就规劝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如果是体质不好,要规劝他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果是病毒传染,就要规劝病人做好防护……总之,不但要治好本次感冒,还要防止感冒再次发生,从而彻底远离感冒。他将励志、技术统统整合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才是学有所用,这才是专业的医生。

      教师的专业阅读也要如此,首先要增强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选择阅读书目的核心标准。能解决此时此刻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的书籍,就是此时此刻最适宜的图书。

      毛泽东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这也是推荐老师们读根本性书籍的原因。

        教师专业书籍大致分为五类:案例型书籍​、经验型书籍、分析型书籍、原理型书籍、哲学型书籍。教师的阅读具有这样由浅入深的阶梯。同时也遵巡“浪漫——精确——综合”专业发展过程。

      解决问题的书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当下困扰你的问题,二类是长期困扰你的专业问题,三是与职业认同乃至于存在有关的书​。《教师阅读地图》为我们提供了书目,按图索书,做到有地放矢。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宜的图书——《教师阅读地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