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简而适用的二十条写作原则(3/8)

    最近整理书籍,偶然发现大一刚入学时买来却没及时看完的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翻看后觉得所讲甚有理,便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其重新看完。看完后,的确觉得受益良多,便想着借由第三次的分享活动将其整理分享给大家。

布兰登·罗伊尔《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这本书是由加拿大作家布兰登·罗伊尔撰写,体裁虽小,内里却很丰富,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同系列的《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与《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在阅读过程中或许大家(至少我是)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句子成分与语态以及词汇部分叙述的比较多。但是一想这本书出版时的第一语言是英语那么肯定与以上部分关联多,这么来看也倒是合理,只是翻译并应用于中文写作时会有奇怪感但本质上是适用的。

    这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皆有效的高效写作原则,这些原则或许基础且常见,但却在构建一篇好文章过程中能够发挥骨架作用。

基本框架梳理


一、结构

    你拥有好的灵感,你拥有千万条优美的句子,但是你没有将它们组织构建起来的主心骨,那也就只能是称作“好点子”、“好词好句”而无法成为一篇“好文章”。文章讲究章法,这是主要的,但在大的章法之下的小布局则由自己而定。“当你说一件事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如此,你言说的机会才合理。”对于此,得充分利用结构化的思维,为你脑海里的千言万语编织一张笼络网,确保你所表达的东西清晰而有条理且准确表达你所想表达的。举个例子,就拿“自上而下”来说,当一个人想让你帮忙买一个东西时,他说了如下两版话:

①小邱,你外出时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如果你坐地铁外出去xx,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地铁站,步行到xx街,在xx街与xx路交汇处的十字路口,继续往前走到下一个十字路口,你会看到xx店铺,你xx店铺楼上的yy店铺帮我买xx吗?

②小邱,你外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我需要买一个xx。去xx店铺楼上的yy店铺最方便,你可以先乘坐地铁到xx后从第一个出口出站,然后步行到xx街与xx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后继续往前走到下一个十字路口,这家yy店铺就在这十字路口附近的xx店铺的楼上。

    两者相较,前者的目的与意图表达的隐晦繁琐的多。试想一下从听者角度来看,当他说了一堆东西最后才弄明白他的意图时,你可能还得让他或她把所有内容再重复一遍,以便记住细节。写作也一样,读一篇文章但是不知道内容把人引向何处同样让人郁闷。因此需要使用到“自上而下”的结构手法,开门见山道出所想便不担心文无所指,因为放在最后边的往往是些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当然,这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像小说等文学形式中类似于“意外的结尾”等便不必拘泥于此。

    好的结构往往能使一篇文章看起来更井井有条,阅读起来也更加明了,除了上述外还有一些基本写作结构、转折词等,在此便不一一叙述。

二、风格

    如果说“结构”是宏观上的脉络构造,那么“风格”便是给这一条条脉络填上各自独有的色彩。好的文章,光有好的结构还不行,具体内容上的形式与技巧也尤为重要。“简短地展现以便他们阅读,清楚地展现以便他们欣赏,如画般地展现以便他们记忆,最重要的是,准确地展现以便他们被它的光明所指引。”同样的内容,他用的陈腔滥调或许让人厌烦,而我用的匠心独巧的语言能让人耳目一新。在风格上,纵使文章写作者的风格习惯千人千面,但是一些基本的通用原则还是得有的。例如,文字的冗余,我想这个小毛病大家或多或少都在自知或不自知的情况下犯过,虽然说不一定是一个错误,但是使文章的组成元素——每一个句子,变得繁琐不简洁了。“停止散布这些未证实的谣言。”这句话乍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谣言”被称作“谣言”,那必定是没有被证实的一些言语,“未证实”在此处看来就显得冗余了。再例如,在文章语气上,“这个计划有缺陷”比“这个计划不完善”更加积极柔和,“不”带有消极之感,就拿此例来说易让读者也就是计划提出者产生挫败感和否定感,因此不愿再进行下一步的完善。除此之外,对语言使用的具体与准确等也得有自己的斟酌,视情况而定。

    因此,更进一步来说,所谓“风格”便是文章作者用笔说话的艺术,在各方面都细细考究的文章,即使知者不多,有一也便足以显示它的精妙了。而如果一篇文章在手法艺术上乏善可陈,即使再精妙的内容也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说,“风格”的作用就可见一斑了。

三、可读性

    当你的文章结构精妙,文章内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使用调度都无懈可击,似乎已经可以大功告成了。但是,别人如何晓得你的心思呢?那当然是得引起别人对这篇文章的注意了。所谓“可读性”,大抵上就是你的文章排版与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排版得当,设计精巧,自然更容易在同类文章中引得他人注意。例如主次分明、板块明晰等,更容易让别人知晓“我”所想,准确表达“我”的传播意图。如若使用的是word文档等工具,其上所提供的阴影、粗、斜体、项目编号等就是现成的可读性工具。合理运用好这些工具,你的文章就会更出色。当然,可读性不能单单靠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就好比“绿叶衬红花”,再好也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内容要好,而好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反复的修改与润色。因此当你的文章以无东西可修改时,那便拥有了真正的可读性。

    “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辞适当比恭维好。”一篇好的文章总是匠心独运的。或许这本书中所提及的这一些原则和其他一些术语“高深”的书籍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却是非常实用的。当然,这本书重点是在说明英文写作技巧,更多适用于说明文、论述类文章,但是在其他类型文章的使用上也是大同小异的,最主要的还是看写作主体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所发挥主动创造性而构建自己的文字乐园。

    当然,长篇大论谁都会,再怎么雄辩也只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在实际运用中将其消化吸收。说到此方面不觉有些羞愧,毕竟这本书先前被“冷落”了许久,如今即便看来,在当下生活中写文章的次数便偏少,更别提注重这些原则的使用了。所以在此呢,希望这些小小的原则能给大家带来实际的收益,同时,也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简而适用的二十条写作原则(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