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疆岚岛,筑蓝色长城——“绿舟引航”谈海防文化

“绿舟引航”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国海坛海防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博物馆内陈列了300余件海防文化的相关展品。每一件展品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包括明代碗口铳、清代绿营水师军饷车、17世纪葡萄牙海军军官使用的铜手铳及清代一品夫人凤冠霞帔等,都十分引人入胜。

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游览了博物馆中展出的海坛海防文物,了解了水师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让队员们称奇的是,在馆内有一幅模拟明代时期的海坛山城景观。它犹如一个栩栩如生的“微缩海岛”,真实还原出古代海防人员的生活场景,不仅有石头房屋、渔船,还有正在海防训练的士兵,营造了“兵在城外戍守,民在城内安居”的繁荣景象。接着,队员们来到了位于澳前台湾小镇中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该民间艺术博物馆陈列了百余件贝雕艺术品。馆内每一件艺术品都散发着属于贝壳的独特气息和色泽,让队员们重新认识了贝壳这一并不引人注目的“活化石”。


平潭旧称海坛,所处的海域是海上主要通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队友们了解到中国最早的水师,即所谓的“水军”,其实并无海防之功能。至宋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为了对付海盗,“水军”的海防功能有所发展。后来马尾船政的创办,为福建乃至各水师提供了近代化的军事人才和部分近代舰船、装备,极大地提升了水师的防务能力。海坛水师始于明,成于清,镇戍海疆是海坛镇水师肩负两百多年的唯其未变的历史使命。福建是闽、粤、江、浙四个主要水师省份中唯一一个全为外海水师的省份,是嘉庆十五年前在全国唯一设水师提督一职的省份,足见其在全国的特殊地位。


博物馆中提到到“班兵”制度也引起了队员们的兴趣。为加强台湾的防务,康熙二十二年朝廷在台实行班兵制,即台湾“所有兵员皆调自福建各营,三年一换,谓之班兵”。在实行班兵制的两百多年间,海坛镇水师官兵常往返于平潭和台湾、澎湖之间。许多退役班兵遂因家口在台澎而定居,并参与其开发,这促使海峡两岸更加频繁密切地交往,产生了许多文化产品比如平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牌操,就是随着两岸换防而传入台湾的。


纵观平潭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海防史,更是一部平潭人民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斗争史。海防史成绩感人,先贤风范昭人。海坛镇水师在保家卫国、抵抗外敌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铭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乃吾辈之使命。


在参观海坛古城后,队员们由衷地感叹:我们应由海坛古城开始,逐步再现,让文明新生。向世人展示中国远古的海洋文明,因为,留在文化里的中国,才是真正的中国。海坛古城作为中国首座海岛旅游古城,以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平潭将结合海岛自然生态,一步步将海坛古城打造成为具有平潭烙印的文化新名片和发展新地标。同时,海坛古城中的平潭海坛海防博物馆作为平潭综合实验区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可以很好地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队员们对此这样说:领略桑梓文化厚,回望峥嵘岁月稠!博物馆的建立将填补平潭国际旅游岛历史文化场馆的空白,是一座彰显人文、荟萃历史、古今贯通的一流博物馆。

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交流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队员们通过走访台湾商品免税市场,系统了解了平潭两岸家园建设现状及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情况,在与台胞商人深入谈话后感受到台胞对“平潭对台经贸政策”的肯定与信心。队员们相信,以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平潭免税市场的发展一定会欣欣向荣,两岸关系也会因为平潭对两岸经贸关系的真心而拉得更近。愿两岸携手并进,合作共赢,中华一统,台海和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戍边疆岚岛,筑蓝色长城——“绿舟引航”谈海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