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矿山游(弥渡马厂箐金矿-1)


说起云南金矿,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总会浮现在我的面前,但除了名气之外,众多云南金矿原本的地貌已逐渐被采矿的商业利益取而代之,因此无法成为我钟情的目的地。2019年情人节和元宵节的一次短途自驾中,我找到了那片距离弥渡县红岩镇不算太远的矿山——马厂箐金矿。

初识马厂箐金矿,源自于一次茶余饭后的闲谈,从朋友口中我得知在大理弥渡红岩镇这个区域中还留存着一个鲜为人知保留了部分原生态的金矿山,我便心驰神往,想要一探究竟。却因生活的忙碌,一直未能在2018年成行。春节正月十五,我错峰出游,终于可以驱车前往那个让不少人感触颇多的弥渡县红岩镇马厂箐金矿。

从昆明到大理的路走过无数遍,尽管初春的风依旧夹杂着一丝凉意,但蓝天和白云在路旁青山绿水的映衬下让人神清气爽。路上的艰苦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抵达弥渡县红岩镇时已近黄昏。在一抹斜晖之下,红岩镇给我的第一印象绝非冷落暗淡而是清新幽静。

作为一个小镇,红岩镇没有像我此前去过的其他城镇那样人声鼎沸,哪怕我抵达当天恰逢元宵佳节。傍晚漫步在红岩镇街上的水泥路上,看着寥寥无几的身影和那些杂乱的小店,我似乎难以联想到白天这里曾经汇聚着熙熙攘攘人群的场景。

红岩镇,位于弥渡坝子西北部,三面环山,南望弥川,北靠大理,东接祥云,西连巍山。境内九顶山,海拔3117.9米,为弥渡最高峰,坝区海拔1720米,地势由北向南低。东有赤水江,西有桥头哨箐、王家箐等汇入毗雄河。红岩镇地处弥渡县最北端,境内有楚大高速(G56杭瑞高速大理到楚雄段)、214国道、果河公路、弥渡西路等交通主干道穿过,交通便利,气候宜人,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州政府驻地大理市仅一山之隔,是弥渡县的北大门。

入夜后的红岩镇是那么的静,在喧嚣的大城市呆久了似乎还一下子有些不习惯,你能在天气晴好时看到满天的星星,而这也让不少驴友拍出了星空点缀乡镇的佳品,而我则回到了客栈选择在装点朴素的大厅中品着花茶,但我似乎又无法摆脱尘世的那些俗气,无法彻底地逃离网络的束缚,经过了小半天的游走,在手机微信中已经有了一些可以向朋友卖弄的图片,看着他们的赞美,我告诉自己,人追求返璞归真的本性没有改变,更多的时候人在吵闹的酒吧买醉其实是一种自我麻痹,而无法真正走出来,则是因为心不够静。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没有更多的搅扰,我在红岩镇度过了第一个安静的夜晚,第二天,伴随着朝阳,我寻访弥渡红岩镇马厂箐金矿的钟声已经敲响。在客栈用过简单的早餐之后,我就开车带着行装爬涉在山间的路上。

马厂箐金矿床位于大理、弥渡、祥云三市县交界部位,行政区划隶属于大理州弥渡县管辖,处于扬子陆块与昌都——思茅陆块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扬子陆块西南缘的丽江台缘褶皱带南西端边缘,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上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典型矿床。马厂箐金矿是一个以铜、钼、金等为主的多金属矿产地,现探明的金矿储量已达大型规模。

上午的光线暖而柔,车开到吉祥庄再往北行一段山路便能看到马厂箐村。而这时一个老汉赶着一群黑山羊闲散地走在到处都是碎石的山坡路上,让我不得不羡慕他那种不追不赶的心态,就连在坡上吃着树叶的山羊似乎也不惧怕路人。而在他们前面的矿山及清澈的小溪映衬下与远处的九顶山构筑了一副很好的画面。马厂箐村还出产中药材——重楼(七叶一枝花)。


到马厂箐村后继续向九顶山方向的小路行走一小时,我便看见了金矿化带。

马厂箐金矿化带总体呈NE向展布,在长达12km,宽2.5km矿化带范围内已发现几十条铜、钼、金、铁、铅、锌等矿化(脉)体,从NE向Sw依次划分成马厂箐、人头箐、乱硐山、宝兴厂和双马槽5个矿段。

马厂箐金矿矿体(脉)的产出与区内富碱岩体(脉)具有空间上形影相随、时间上相近或稍晚、成因上密切相关的联系,蚀变分带明显。对矿床和相关的富碱岩体(脉)开展的金丰度值、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研究表明,富碱岩体本身并不是矿质的源地。成矿流体和主要矿质均源于地球深部,以上地幔或壳幔混合带为主。

走得有点累了,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坐下,喝口水,从包里取出矿山地质资料,查看一下金矿的矿区地质情况。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西缘与兰坪——思茅微板块的接合部,北西向的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与北北东向的程海——宾川断裂分别在矿区的西南和东部通过,并在矿区南部交汇,矿床即产出在这两大深断裂所挟持的三角地带。在滇西北区域富碱岩带中,属于南岩带的大理——样云(含宾川)岩体(脉)集中区。

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向阳组三、四段,下泥盆统康廊组和青山组(图1)。


其中下奥陶统四段,是矿区主要分布地层,分两个亚段:下亚段为灰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砾岩,含砾粗砂岩及灰绿色粉砂岩;上亚段中下部为紫红色、深灰色薄至厚层状石英长石粉砂岩、黑色碳泥质细砂岩夹灰岩、泥质白云岩透镜体,上部为灰色薄层灰岩与薄层粉砂岩互层,该亚段在矿区分布广泛,是主要赋矿地层。

矿区构造主要受区域性的北西向、南北向主干断裂以及近东西向的隐伏构造控制,发育有北东、东西、北西和南北向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断裂和褶皱,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特点。按构造与金成矿的先后关系,可划分为基础构造、成矿构造和成矿后构造几个构造活动期。基础构造以北东向、北北东或近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为主,代表性构造包括F1断裂(NE向)、金厂箐背斜(NE向)乱硐山——铜厂向斜(EW向)等。研究表明,这些构造是本区重要的控岩构造,它控制了矿区早期富碱岩体(脉)的侵位与分布,与区内铜钼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成矿构造主要是指金矿的成矿构造,可划分为两个断层组:

1,南北向断层组,主要有铜厂F30、麻栗坡F31、史皇箐F32;

2,近东西向断层组,主要有F、F5、F6、F34、F3、F36等。 这两组构造是一对共轭断裂,同早期的褶铍构造一起,不仅控制了稍晚的富碱岩体(脉)的分布,还联合控制着金矿脉的分布。成矿后构造不甚发育,主要以北东向为主,规模一般不大。

矿区及其外围广泛出露以二长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煌斑岩等为主的富碱岩体(脉),同时区内也有海西期的辉长岩脉侵入。


富碱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特点,马厂箐复式杂岩体是其典型代表。该杂岩体出露于矿区西部,由大小260多个岩体组成,以正长斑岩类和花岗斑岩类为主,产状为岩株、岩墙、岩床、岩脉或岩柱。按岩脉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可将岩浆活动顺序划分为3个阶段:

①以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为主的早侵入阶段;

②以浅色碱长花岗岩为主的中侵入阶段;

③以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为主的晚侵入阶段。

各阶段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早期岩浆活动受北东及北西构造的交叉部位的制约,与铜(钼)矿化关系密切;中晚期则主要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形成一系列近于平行的近东西向岩脉,在金厂箐、宝兴厂一带,这些近东西向岩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南矿山游(弥渡马厂箐金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