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我们该接触一下你的实质了


我们都活在同样一个物质世界中,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温度不会因你的贫穷富贵而有分别心对待。然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却是不同的,甚至产生了两级逆转的糟糕境况。

我们很多人都假装很努力,因为在物质化和权力化的场景下,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或主观或客观地成了演员。我们会为了每个月多个优秀奖励而消耗更多的假面能量,我们会为了博得领导的赞赏而透露人性的恶的一面。这些都易于理解。因为我们都在客观的相对匮乏的资源总量面前而“内卷”着。

内卷是一个新生代的词汇,我们刷视频、看新媒体文章,内卷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

但究竟什么是内卷呢?

中国人喜欢用概念来诠释概念,这是无知却又虚荣表现张力的衍生怪胎。

对内卷的解释,很多知识达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但在我看来,内卷就是一句话——大家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累,但是收获并没有增加,甚至实际上是下降了。这就是内卷。

就像高考和高校绩效考核,第一年大家每年发一篇论文能得1万。后来学校说多发多得。于是呢有人一年发了两篇,得了2万,第二年所有人发了两篇,结果大家呢还是只得了1万。

因为学校的钱是个定数,没有增加,就像清北每年招生人数没有增加,增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

高考也是如此,第一年大家学习八个小时,有个别同学呢学了十个小时,他考上清北;第二年大家都学十个小时,结果呢只有学了12个小时的学生考上了清北;几年后,所有人每天学24个小时,清北还是只招那么千把人。

怎么办呢?看谁家钱多请的家教更牛。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小说,叫《故乡相处》。流传里面有个吃蛋糕的情节,大食堂把村里所有粮食做成一个大蛋糕。一开始随便吃,后来看到蛋糕变小,村民意识到以后要挨饿了,于是拼命抢,可是越是拼命抢,蛋糕消失的越快,所有人饿死的越快。

可是不抢的话,你饿死的更早,是不是有点眼熟啊?

内卷就是给人一种恐慌感觉,大家在恐惧的驱使下,竭尽所能争夺资源。

可是资源有限呀,大家越是争夺资源损坏越大,甚至无序的竞争会带来毁灭性结局。可是你不争就被别人得了便宜。

归根结底,这样的争抢式的努力只是从别人身上挖肉,而不是创造出新的价值。这样的努力看着很感人,实质上是无奈的、徒劳的。

其实,社会发展到今天,凭现在的生产力,足以让所有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是由于分配问题,由于资本的压榨本能,使得大部分人并没有因为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获得相应的幸福感。

内卷的结果是:资本可以获得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增值更快,但是劳动力本身却更苦了。

这也是为什么机器会吃人的根本原因。机器哪会吃人?是资本要吃人!尤其是在这个科技和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内卷并不利于社会进步。

因为知识生产需要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越好,知识生产反而会越佳。

那种残酷竞争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实际上是不利于科技进步的,更何况这种过分的竞争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所想象的理想世界是每个人可以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焕发出最大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今天同事虞姬和我聊到了她的一个想法:我们如果让自己人伪装成消费者到其他竞争对手那里去旁敲侧击我们公司自身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但又不自知的问题,是不是会更好呢?

我当时就和她表达了我的看法: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因为每个行业的属性不同,如果我们的伪装消费者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体验服务、去感受营销,这是可行的,因为这符合双边收益。

但是,如果想洞悉竞争对手对自己公司的无偏见看法,这是难以触达公正评定标准的。因为未来这个行业的市场前景可能会很好,但是,盘中的蛋糕总量就那么大,行业竞争者会为了生存而生物性上演“内卷大戏”的。

如果有疑问,我们可以观察身边各行业、各领域的真实案例——内卷,不是某些人刻意为之的,而是在触及生存权的时候,人性驱动下的生物性反应。这个很难消除。除非这个世界真的变成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卷,我们该接触一下你的实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