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如是说

原创:法杰居士  紫冉阁文化传媒 

本文是法杰居士2018年6月11日闻思修佛学直播中的关于《因果如是说》的直播稿。欢迎大家一起修习前行。直播视频请下载闻思修佛学订阅【紫冉阁文化传媒】,欢迎各位师兄加入紫冉阁,一起共修佛法,携手前进。想加入的师兄请在下方评论处留言,紫冉阁师兄会联系您,邀请您加入共修群平台,感恩各位的支持。

各位善知识,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 !

阿弥陀佛!“佛缘相聚,永远同行”,很高兴和大家又相聚在了紫冉阁的直播,如果我们的直播内容有不如法之处,请各位菩萨慈悲指正,我们共同进步,感恩。

图片发自App


今天我们的直播来谈谈“因果”。说起因果,我相信大家无论信佛不信佛,大家都对因果不陌生,因为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实,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因果的最浅层次的理解。

那么我们今天要从佛教的观点来概括的谈一谈因果。

“因”顾明思议,原因,起因。“果”是结果。由因到果的过程,中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叫做“缘”。缘有四种:1,因缘,2缘缘,3,次第缘,,4,增上缘。而缘中又有无数小因小果,左右了一件事最终的结果。就如同一个种子,想要发芽,需要泥土,阳光,雨水,温度,肥料等等才能长成大树开花结果。这里的泥土,阳光,雨水,温度,肥料都可以称之为缘,因为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变,结出来的果子也是不同的,比如阳光少了,植物会长得矮,温度太低,植物会冻死,等等,缘的变化,左右了植物接触果子的大小,我们这里不做详细的讲述,我们今天只是单单谈谈因果。

为什么我们今天只谈“因果”呢?因为因果是这个宇宙亘古不变的真理,是这个世间的法则,佛教里有一句话,“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佛经中记载,无量劫前,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成佛之前,曾经投胎转世在一个小村庄的人家,家门前有个很大的鱼池,全村人见鱼儿已经长大,就用鱼网把鱼池的鱼虾一同捞上岸来,然后大家共同享用,其中有个小男孩并未吃这些吃虾,但他看到一只3斤多重的大鱼儿在地上挣扎,就很好奇,用一支小木棍往大鱼儿的头部连敲了三下。

经过无量劫后,释迦牟尼佛已修行成就,当时他所在的释迦族有五百余人,包含了军队士兵和人民百姓,全遭琉璃王的大军一网歼灭。

 村庄的那位小男孩因为好玩敲打鱼儿三下,当下就造了恶因,在琉璃王攻打释迦族人的时候,佛陀头疼连续三天。为什么呢?释迦族五百余人正是过去村庄的百姓,而琉璃王所率领的大军,正是当时被村民捕杀吃掉的鱼虾,虽然释迦牟尼佛当时并未参与捕杀和食用,但仅因为敲打鱼儿三下的恶因,感召了头痛三天果报。

所以我们修行人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巴边,“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因为即便释迦摩尼佛已经证的了“佛”的果位,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仍然要受到头疼三日的果报,更何况我们凡夫,所以我们当下做事也应该摄心为戒,因为凡事,你每动一个念头,必然会有一个结果。假如你面前有一盆发搜发臭的食物,即便你再饿,可是你不会去吃,一个是因为味道难吃,再一个是知道吃了的结果,吃了可能会肚子疼,会生病,这就是知果不造因,菩萨因为知道凡事都有果报,所以不去造不善的因,众生不同,一味造因,得到果报的时候又去怨天尤人。所以我们修行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按照佛陀要求我们的五戒十善去做去行,就算对镜现前,你因为摄心为戒,念念不离戒律,你可以在行为上有所取舍,所以不会受到不好的果报。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提出问题了,说现在这个社会,那么多恶人,他们造作了很多恶业,为什么看不见报应?这是需要宿世的因缘,这些人前生的善缘已经成熟,所以他毕竟今生享福,今生虽然作恶,也要先享福,等到苦果成熟到来之时才会受报,也就是那个先成熟,就先承受那个果报。

我们凡夫看不到夙世因缘,只能看到今生,因此很多人不相信因果,认为有福今生就要去享用,这是很错误的想法,如同遇到饥荒之年,如果有余粮,也是可以顺利度过的,如果今生过度享用,那么来生毕竟会受苦,这也是佛陀教育我们要惜福的原因。

我们心中动了一个小小的微善之念,或者一个小小的微小的恶念在因缘成熟时都会结果。所以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修行要从哪里入手呢?从行微善开始,一点点小小的善念开始,就比如走在大马路上,脚下有个垃圾瓶,捡起来丢到垃圾桶内这样细小的善举开始。

《集法句》云:虽造微恶,他世大怖畏,当作大苦恼,犹如入腹毒。虽造微少福,他世引大乐,亦作诸大义,如诸谷丰熟”。意思就是说,虽然造作微小的恶业,来世也会在业力成熟时引起大怖畏,在造业者身上制造大苦恼。这就像进了腹部的毒蛇,虽然只是一点,扩散开来,足以毁坏人的性命。虽然造作很小的善举,也会收到来生很大的安乐。

明朝太原市有一个姓王的人,他借了乡里的长者一两八钱影子,买了一条船维持生活,家中稍微富裕点时呢,这个姓王的人,就忘记了长者的恩情,没有归还所借的银子,一晃八年就过去了,长者也忘记了这个事。

有一天,这个长者走到屋旁,竟然看到这个王姓之人在腰间系了一个腰牌,然后一下子窜入了牛栏之中,很快,牧牛童就跑过来告诉他,说家里的母牛生了小牛,这个长者过去一看,看见小牛腰间方法有腰带印子一样的花纹,他心中就默默的记住了。

过了一年多,这只小牛啊,越长越好,长得非常的肥硕,长者就让牧牛童牵走卖钱去。这个牧童牵着这个牛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屠夫,这个屠夫想买,就问这个牛怎么卖,牧童就说家里的主人说要卖一两八钱银子。

这个屠夫暗自心里开心,他认为,这头牛不止这个价,这么肥壮的小牛,卖一两八钱银子很便宜,就按这个价买了。

屠夫暗自高兴,他认为这头牛不止这个价,一路上正在都想着这个事,得意洋洋,这时候,遇到了一个农民,农民见到牛后说,这头牛这么肥硕,应该很能干活,现在又是春天,正是耕种的时候,杀掉真可惜,你卖个我给耕地吧!这个屠夫一听就高兴了,心想机会来了,就骗他说:我刚才出了二两五文钱,你啊,再给我加上一钱,我就卖个你,怎么样?这个农夫一听,二两六文钱,这个牛肯定不止这个数啊,于是开心的用二两六文钱就买下了。

牛在农夫家里任劳任怨,每天特别听话,都不需要怎么去看管,自己吃完草能独自回来。可是有一天,这牛没有回来,农夫就到处去寻找,结果发现他坠崖而死,农夫很伤心,觉得自己的二两六钱银子白白泡汤了。

后来这个农夫在市场再次遇到了屠夫,两个人一起谈论起了这件事,从屠夫的嘴里知道了这牛是从长者手里买的,就去问这个牛为什么卖这个价。

长者说:这头牛是王姓人投胎还债而来的,我是亲眼所见,他原先欠我一两八钱银子,所以就按照这个价格卖了。

屠夫听了这事,恍然大悟:想起来王姓之人生前欠过他八钱银子的肉钱。

农夫也开悟了,原来他借过王姓人二两六钱银子没有还,他买牛的钱正是这么多,如数奉还,这事情发生在明朝万历十七年,是真实事件。

所以,天道公平,人算不如天算,屠夫认为一两八钱买进,二两六钱卖出去,一转手赚了八钱,真是好买卖,农民买牛后,牛不幸跌倒山谷而死,自叹倒霉,白白丢了二两六钱银子,实际上呢?屠夫得八钱银子是命中该得的,有什么可得意的,农夫失去二两六钱银子,也是理所应当的偿还,有什么好懊恼的呢?得意,懊恼都是浪费感情,只有长者厚道,乐知天命,无非分之想。

可见,应得的自然得,应该还的自然还,事事都是末作不得,已作不失。不明此理,就会以为凭聪明算计大发横财,其实都是百日梦,不知因果的人,总免不得有非分之想,于是炒股,做房地产,买进卖出,赚了笑,赔了哭,真是可怜可悲。要知道,这些都是命里应该得的,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得到,不是你的无论你在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无非给自己增加烦恼。

所以大家要明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道理,不贪恋,也不执着,缘来则聚,缘灭则散,洒脱脱,赤条条,坦荡荡,了无牵挂。我们只有深信因果,心中升起对因果的正信,才能在事情发生的时候不给境界所转,因为凡事都是因果,没有任何的无缘无故,都是自作自受。

那么说到这些,有些人会有疑问,我们要如何取舍,如何遵照因果的正理思惟、行动,我们在当下又要如何去做,来生我们才可以得到利益呢?

我们生活中处处面临善恶的取舍,如果没有因果的正见,往往就会随业流转,所以龙树菩萨说:没有业果正见,就会堕入恶道,有业果正见,就能将自心转向善业。

我们修行人,要时刻摄心为戒,为什么总是说要时刻摄心为戒呢?因为你只有时刻观察自己的内心,你才能在果报到来是,深信这是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或者善业的感召。造因时,才能想到未来成熟时要相应受到的苦乐。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的内心,千万不要因为外境,而放纵自己的身口意,因为一切苦乐,都是自作自受。

我们也只有这样时刻摄心,行为上才会有所依止,从微善之行,到菩提心的发起,都离不开因果,都离不了每一秒的思维和体悟。

这个世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在不断寻求解脱烦恼,安乐之道的同时,也必须在心地上深信因果,如果没有了因果,也就没有了坚守的道德,那么一切道德都会失去建立的依据,而能坚信一切苦乐,由业决定,就能建立起断恶修善之法,对因果的坚信也成就了一切善法的根本,给我们带来的利益也是无量无边的。

好了,关于因果的讲解,就到这里,希望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修行中,从行小善,从一念之间做起。感恩大家。南无阿弥陀佛。

多多吃素、戒杀放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回向文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