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体系——因变

孙子提出“兵无常势”、“因敌而制胜”的因变思想。这一因变思想是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进一步肯定,是疑天而取人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战争领域中众寡、奇正、虚实、强弱、攻守等矛盾对应因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呈现出“兵无常势”变化莫测的特征。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恒)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孙子从道、法、形、势、谋几个方面论述了战争领域的变化莫测。

道:君臣上下是否“同意”“同欲”,是一个动态可变的过程,要依据君主将帅的修为情况而定。

法:以“法”治军。一方面要有“曲制、官道、主用”之常法,有赏罚分明之素令,另一方面,也要有“无法”之变法与“无政”之变令,随机应变,充分调动部署的积极性,激发过人的战斗精神。

形和势:就是要洞明“形”“势”之变的利害关系与重要性。“战胜不复,应形于无穷”。懂得有形无形之变,进而明白专分、众寡、强弱之变的道理。“势”,“因利而制权也”,“即运用力量,因势施谋,借势成事”。

谋: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谋略也要相应发生变化。君主将帅要顺应“形”“势”变化而“庙算”“伐谋”。

孙子特别强调利害迂直之变、攻守进退之变、虚实之变、众寡之变、分合之变、五火之变、九地之变及胜败之变。利与害相生相长、彼此制约。

利与害相生相长、彼此制约。能够认识和把握利害之微妙关系,就可以趋利避害,如果不能把握,就会陷于其害。

我们要记住“因变”,在思考和行事中学会从正、反两个面分析。


中国先秦时期形成了礼乐文化精神,包括,疑天而惟人的人本精神、因革变易的因变精神、德刑相合的和合精神、保民惠民的民本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体系——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