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对话:你能安住在无所事事里吗?

图片发自App


我:刚才我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好像总想找点事情来做,当一个人无所事事时,有些不自在了。为什么?我难道不可以无所事事,什么事情也不做,也一样愉悦自在吗?我有点想不通。


心:是的,你确实会这样,其实大多数人,都会这样,一个习惯于某种生活状态的人,要切换到另一种相差很大的状态,会感觉不适的,你大多数时候,活在了总是找点事情做的状态里,因为,你觉得什么都不做,你什么也没有,你企图从做中寻找某种东西,或某种感觉。


我:那我也有时觉得我其实可以不用自己从某种行动中而自然得到一些东西,比如,此时此刻内心安静,祥和的感觉,这个在我自己静心状态下,自然得到。


心:是的,这是你自发的,不是外界引发的。你能感觉到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任何一种感受,爱的或恨的,你本身就有。


我:你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我还是想着从事某种活动来打破孤独感或企图得到某种刺激呢?


心:你可以从某种活动来引发你内在的某种感受,但渐渐的你也忘记了还可以自发进行,依赖外界,思维的惯性,头脑的判断,眼睛的看到,你在幻相中昏迷多了,久了,你难以触摸自己的内在觉受。当你此时此刻感觉很安宁自在时,头脑或者在一旁不得安静,为什么这么发呆?为什么不去做些其他事情?还有许多许多的计划和事情没有完成……

而你,和头脑走得近时,你就和心越远。


我:有些道理,这些听起来很简单,容易理解,那我应该怎么看待行为活动呢?


心:行为活动,此时此刻,算是一种行为活动吗?

我:算吧

心:行为活动,是你内在某种意愿的表达,表达的内容或许是在发呆,或许是在喝茶,或许是在听音乐,或许就是打字,进行自我的梳理,沟通。当你 触摸到自己内在声音时,慢慢走近他,接纳他,相信他,拥抱他,你能知道自己需要哪些行为方式的表达,很自然,而你在做这些事情,源自于内在的动力,你很自然的,可以自由自在的进行。


我:触摸,捕抓,接纳相信自己的内在声音,而不去分别思维判断需要用怎样的行为活动来表达,

心:差不多


我:这么,我可以怎么做到?

心:做到,需要某种过程,方法是你渐渐的向内走,如此时此刻,你对自己的心,有某种程度的信赖,认可,这些程度,是你渐渐清醒觉知的结果,是你渐渐实现的过程。


我:可是当我不能跟随内心走得时候,怎么办?

心:这是你的自我呈现的结果,你对结果不满意或者抱怨或者羞愧,没有什么用,不如,你觉知他,接纳他,宽恕他,渐渐的,你会得到某种释放,有点像,你一滴墨汁掉进了清水里,你需要耐心的等待他们融合为一,觉知则是给这些溶液继续注入清水,抱怨,惭愧,愤怒,怨恨等,是某种自我伤害,于事无补。


我:可是我经常还是会这么做

心:是的,这也是呈现你自我的结果,你能觉知到吗?


我:冲动是魔鬼,是真的魔鬼吗?

心:你见过魔鬼吗?

我:没有

心:你在这个世界上经验的东西,并不多,你觉得魔鬼是不好的?天使是好的?

我:大概是这么认为的


心:那你没有真正见过,你怎么知道?你可以把某种恐惧,恨的感受情绪当做魔鬼,把某种爱的感受情绪当做天使,那么你既是魔鬼也是天使,是吗?


我:好像是


心:那你算不上什么,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是吗?

我:好像是

心:那你什么都不是,你会觉得一种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是好或者不好吗?你没见过魔鬼和天使,你其实真的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样的,那么既然这样,你何必去人为定义他们呢?


我:对不起,电影看多了吧。那我应该怎么看待他们?

心:就像你看到一棵树,一朵花,一片天空,一个大地。

我:有点难以理解

心:理解基于你对某种事物的认知,你对他们没有认知,不理解是自然,强行理解,是某种扭曲。

我:好吧。我也不是很感兴趣,这个话题。回到开始的,简单总结一下:我,可以自发的制造某种感受,也可以通过外界的刺激,但我容易依赖外界,而渐渐遗忘了内在,某种行为活动,是内在声音的表达,当我去响应我的内心时。自我呈现的结果,是自然的事,如果施加某种情绪某种思维判断,往往恰得其反。好像还有许多许多。。。


心:总结,是概念性,你更需要的是经验性,祝你好运。

我:好吧


其他分享:

自己使用的一款省钱购物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心对话:你能安住在无所事事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