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007-149班班级共读活动的开展,陈海贤的《了不起的我》走进了我的视野,之前也看过班长在得到学习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看到他的收获不浅,相信一定是不错的书!所以虽然工作忙碌没跟上节奏,但我还是买了这本书准备有时间就学习,希望一窥究竟。
一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有个疑问,为什么会是了不起的我?这是一种盲目自大吗,其实不然,作者谈到这本书的初衷不是鼓吹盲目自大或者自我中心,而是提醒你,在深陷自我怀疑,或者身处逆境苦苦支撑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的潜力。
有些人是天生的赢家,很容易就有了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这不是了不起,这只是幸运罢了。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他们需要不断去面对和解决自我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难题,努力让自己一天天变得更好,这是一种了不起,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了不起。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之前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有相似的观点,于是与这本书的作者产生了共鸣,很想继续看下去。(文章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ccd3fe17808)
“大象”与“骑象人”
书中提到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人的情感就像一个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和大象相比,它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骑象人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让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如果人的理智想达成改变的目标,就需要了解情感这头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大象的特点,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
有一项医学调查显示,假如心内科医生告诉病情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如果不改变个人生活习惯,比如吃的不健康不运动抽烟等,他们将必死无疑,但也只有1/7的人会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其余6/7的人是不想活了吗?
当然不是,他们肯定也知道该怎么做,但却依旧没有改变,这是我们在改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心里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做到,却经常被现实打脸,好像我们心里有一个自己,现实却是另一个自己,有时候我们明明很讨厌自己的某个行为,比如拖延,这怎么都改不了,这时心里就会有很多的内疚和自责,怪自己意志力薄弱,不够努力,可是指责自己并不能带来改变,相反,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
区分我们躯体里感性与理性的两个自我,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改变,非常重要。
那么大象的脾气是怎样的呢?这也是我们了解自我的一个方向,首先它的力量大,一旦被激发,理智很难控制住它。
再者,它是受情感驱动的,它既容易被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驱动,所以它既能成为改变的阻力,也能成为推动改变的动力。
最后一点,它是受被强化了的经验支配的,它只承认我们切实体会过的经验好处,而不承认理智所构建的期待的好处,这个特点与“改变为什么这么难”直接相关。
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他。切身体验的经验,信息浓度是非常高的,这跟听来、看来的道理很不一样,如果只有想象中的期待,而没有新行为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期待”与“经验”的好处
那么什么是期待的好处,什么是经验的好处呢?期待的好处是想象中的好处,比如我们都能想到每天早起跑步会更有精神;不拖延,会更高效、更有成就感;坚持健康饮食,会让身体变得更好。但这些都是想象出来的,我们可能并没有深刻的体验过这种好处。相反我们体验过睡懒觉时被窝的温暖、打游戏的快乐、胡吃海喝的感官刺激,这些都是经验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抽象的,而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期待的好处发生在未来,而经验的好处发生在过去或者当下;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的,而经验的好处是能切身感受到的。
当期待的好处和经验的好处发生冲突时虽然骑象人想要寻求期待的好处,他身下的大象却不由自主地转向了经验的好处。哪怕有时候,期待的好处要比经验的好处大得多。
操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伯勒斯·斯金纳曾经设计过一个斯金纳箱这个箱子里养了一群鸽子,鸽子最开始在箱子里漫无目的的漫步,可是假如他做了某个特定的动作,如果给鸽子一个特定的刺激,比如亮红灯的时候啄圈不会掉落食丸,亮绿灯的时候才会掉,鸽子也能很快掌握这个规律。在这个实验里灯光的颜色就是刺激,而鸽子做了动作以后出现的食丸就是强化。
人的某些行为也是根据这样的原理被塑造的我们可以把强化看作是经验的好处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好处他就被保留到经验里,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仍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大象之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转向经验的好处,是因为经验的好处会通过强化塑造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行为改变变难。
这样看来,改变似乎并不难,只要创造新经验,不断强化它就好了。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我们是要走一条稳妥的路,还是走一条冒险的路?是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还是成为被别人设计好的样子?若我们不主动做出选择,那么别人就会替我们做出选择。
小说《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1、拿回选择的控制权
当你告诉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呆在一个只能满足温饱没什么前途的公司,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用拖延躲避工作压力的时候,你同样做了选择。
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因为自己不改变找的所有借口,比如没钱,没时间、太麻烦、没必要通通都是你的选择,甚至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也是你的选择。
把对选择的控制权拿回到自己手中,这是开始发展和改变自我的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卡住时,你一定会陷入或轻或重的无力感,除了停留在原地,似乎找不到更好的人生选项,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误以为只有按照理想状态做出选择才算有选择。如果选项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
第二,不愿意承担对自己的责任。
2、改变需要勇气
改变需要我们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看清自己作出的选择,这对任何一个人而言,都不是轻松的事情,它需要巨大的勇气。
在我加入007之前我也是观望了快2年才下定决心跨出这一步,在这之前我从007的联合发起人苏磊身上看到他在007的刻意练习,一步步的成长与蜕变,看到他们的激情澎湃,对未来的畅想,对梦想的坚持,总让人跃跃欲试,却被自己的过往应对模式所影响,拖延症患者迟迟没有行动,而行动是克服拖延症行之有效的方法,007的先完成再完美让拖延症有了解药,于是鼓起来勇气,下定决心为自己做出改变,目前坚持七天一篇的写作节奏已经快2年了,坚持长期主义,学习与时间做朋友。
3、改变需要自省
改变需要勇气,但只有勇气还不够,改变还需要自我反省的能力,只有不断审视自我,才能触发改变。
在007打磨的这一年多来,写作真的能让我们多思考,多反省,多察觉自身的问题,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去改善去补漏,即使步子比较慢,也是一种自我的完善,是一种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
正如孟子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自身去找原因,自我反省,去改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