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象和真实的困惑-读《魔鬼经济学》有感

        经济学有时候很简单,简单到人人都可以就经济学的相关问题滔滔不绝;经济学有时候也很复杂,复杂到两位重量级经济学者能够公开互唱反调,而他们却分享着同一个诺贝尔奖。

        其实经济学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举个例子:为什么婚姻中会有七年之痒?为什么好玩的景点总是第一次感到特别新鲜好奇?这些现象通俗总结来说就是喜新厌旧,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学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可以用经济学中的底层规律也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进行诠释。经济学并不高深莫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与之关系密切;我们每一个微小的行为和决策,背后都可能蕴藏着最本质的经济学原理。

       对于希望轻轻松松入门经济学的朋友们来说,《魔鬼经济学》可以说是一本相当适宜的普及读物:没有复杂的经济学公式以及高大上的定理,没有让人昏昏欲睡的经济学描述;相反的,书中充满了异想天开的脑洞以及对于社会敏感问题的趣味分析。可以说,这是一部瞬间就会吸引住非专业人士的佳作。

         此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专家们经常虚报统计数据的事件,事实上这种情况确实不算罕见,问题的根源出在动机上,比如制造新闻的动机,比如引导舆论的动机等等。世界确实是越来越平了,可是信息不对称却一点也没有减少;我们现在每天都可以接受到海量的信息,但是其中究竟有几成是客观和真实的?前几天我特地网上去查找了一个行业的数据,结果查找发现了好几种互相矛盾的统计。信息是多了,但是需要甄别的工作量却大大增加了,而通过相关的动机分析,可能能够帮助我们挖出真相。

        联想到自己本身从事的合规和风控工作,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做信息甄别和核实的过程。我们公司的客户也会有相关的动机去隐藏真相,比如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数据等等,所以经济学中的动机分析理论也可以给我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穷查理宝典》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颗钉子。我们大多数人试图以一种思维模型来解决所有问题,这样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我们必须要了解各种重要学科的底层规律和方法论,才能更好地洞察问题的本质。当然,各个经典学科的底层规律之间总有相通之处,所谓大道至简,而经济学的底层规律在其中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表象和真实带来的困惑会一直都在,但是我们总要去寻求真相。怎么办呢?两个建议,第一个: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要让自己的双眼和耳朵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蒙蔽,用自己内心的公正去判断;第二个:不拍脑袋下结论,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不轻易被表象所迷惑,只有深入思考和调查,才能发现事实真相,而真相和表象往往相去甚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表象和真实的困惑-读《魔鬼经济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