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见做人的规格

除了《阿甘正传》,《三傻》也是一部让我泪流满面的电影,昨天看到半夜,感动到天亮!!!

男主兰彻是位有趣有料懂得生命真谛的天才,从他身上看到懂三个道理:

第一:学以致用,学习是有趣的,而不是为了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那段关于“机器”和“书”的定义是这部电影的经典片段,我们早已经习惯为了考试去背大段大段的文字,这些文字有没有用,除了写在试卷上他就没有用了!

所有的学习,不管是理论还是技能,都是为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或开阔我们的视野。但是如果在相对较呆板的教育体制中老师不能灵活得对待学习这件事,很有可能磨灭孩子的学习的天性。

几乎所有家长都头疼如何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首先要知道动力从哪里来呐?需要是动力的基础,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什么到学习这一茬,就没有用了呢?一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方式和内容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理所当然的激不起我们的兴趣,更别说体现自己的价值了!另一方面家长在生命的最初对于积极向上的生命的各种可能性按照一个统一的社会准则给予了致命的压制和打击。

另外,学习,学习,学到的东西要去练习,只有练习了,应用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比如:论语中有出: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则已学文!我们知道比学习重要的还有很多很多,这样我们就不会只让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日常礼仪,道德行为规范等分数体现不到的才是重中之重!

第二:尊重您的内心,时刻安抚他“平安无事”。

每次遇到困境或者危机的时候,他总能化险为夷,有戏剧的成分在里面,但他的积极的危机应对方式不得不佩服,让身体和内心有链接,让心和自己有沟通,告诉它没关系,会平安无事,看似是自我安慰,没有实际作用,其实这个动作最大的作用就是安抚自己因外界的嘈杂而引起的焦躁不安的心,心平静下来,被安抚后,在作出决定,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时候我们失败不是因为我们实际能力不行,而是我们的心太乱,王阳明的名言:此心不动,伺机而动。也就这个道理。

即便没有困境和危机,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心,关于某件事,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是想要的是摄影还是机械?心会指引你到你应该去的地方,而不是爸爸认为你给去的地方,或者其他任何人认为你应该去的地方。这是一件神奇的事,如果我们去做了被安排的事,我们很难做的好,不是我们没有天赋而是心不在那,如果我们心在某个地方,即便我们此时能力不足,时间久了也会有所建树。道理很简单,心在哪,兴趣就在哪,时间也就花在哪。

上大学时,心不在学习,天天浑浑噩噩,而现在每天时间争分夺秒,还是希望再多点时间学习再学习。此时的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套用那句俗话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把学来的知识用到自己身上,一点点去掉心里的伪装和负担,一点点呈现真实的自己。会有痛,但值得。

第三:感情重于一切。

男主是个温情的人,他不喜欢“病毒”规范化的冷血。在他看来,争第一毫无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在与两位朋友的交往中,他最看中的是和他们之间的感情,当然同时,他也被他们的感情滋润,这段关系里,他们每个人都幸福无比。

男主是最先拥有阳光并播撒阳光的人,他让一位朋友卸掉责任的负累,让一位朋友面对真实的自己,不再伪装。彻底影响了两个小伙伴,只有自己卓越了,其他东西才会随之而来。而如果心界只局限于表面上能看得见的东西,就会迷失在物质的层面,这样就会丢失内心最本真的东西:情感和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钱还是权还是外在的什么在掌控着我们的幸福。心理学家也已经得出,幸福源于你处理关系的能力。情感是我们我们处理关系时不可缺少的媒介,能让心更近,更温暖。

最后,家长有明智的,也有愚昧的,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界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他们认为当工程师赚钱多,可以买房子,买车等等,这就是幸福,他们认为考上最流的机械学校,就拥有成功的人生,所以他们会用这种规范的方式来爱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种爱造成孩子多大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病毒的儿子是不幸的,而男主的朋友是幸运的,因为他遵从了自己的内心,用情感感化了自己的父亲,让父亲看到他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幸福。父亲妥协了。他成功了。

此外,我们还必须要承认,芸芸众生还有很多人,只会停留在物质层面,豪宅豪车体面工作,很多很多钱就是生活的真谛,为这一目标其他都不重要。他们从小就被驯服了怎么做才会成为社会所仰慕的人,真心迷失已久。这些完全为外物所控制的人,该是多么无助,而且还全然不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见做人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