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10】“最好的管理思想”要悉心琢磨

阅读“管理著作”,尤其是“西方管理学著作”有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心理”——“急功近利”,或说是“立竿见影”,还可以更通俗地说是“急于抓住救命稻草”。其实,他人的任何“说法”“做法”,都只能是“间接地”有用、有价值于自己,即便“吃药治病”也有一个“先吃药后见疗效”的过程。

另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思维”也与我们有差异,更不用说“管理的实践背景”——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法制精神、人际关系、家庭教养等诸方面了。最主要的是“管理表达方式”更有其特殊处——与中文著作有显然不同之处。由此,“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地阅读“西方管理著作”,往往是“一触即败”“半途而废”者多也,尤其在“大多数”这个层面上。所以,在“非常熟悉最好的管理思想”上,必须下一番深入细致地反复琢磨功夫不可!这种“琢磨的功夫”,其实是直接关系一个“管理自我”的——让自己安心、静心、耐心、专心、潜心。非此,何以是“真心”琢磨?真正把一件事情水平地做好,没有这“六心”怕是不行的。

“最好的管理思想”都是呕心沥血的结晶,“非常熟悉”之,不付出一番自己的呕心沥血,不符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吧?阅读,也是要讲究生产力的,更何况其本身即一种生产力作为。

在德鲁克先生《管理自我》“新任医院管理者”案例中,“新管理者决定他的贡献应该是在两年内使其(医院)在一个重要领域变得卓越”,这其中的“贡献”在管理上是怎样的义涵?仔细琢磨而透视,该是一种“战略”(目标);由是,“一个重要领域变得卓越”便是达成战略的“关键结果”。再细细琢磨,则是一种“以终为始”的管理思维,“产出导向的管理作为”。由这些要素,不是构成了一种“最好的管理思想”?进而,“非常熟悉最好的管理思想”,其理解方法不就是“结构分析”“结构要素”地加以把握?

再者,“一项计划通常不超过18个月”。德鲁克先生为什么使用“18个月”而不是“一年半”?仔细想想,认真琢磨,其旨趣在于:确保实现计划(目标),每个月都要有“关键结果”。用我们的话来讲则是,唯有月月做成一件要事,才能真正成就大事。由此,则深切地启示每一位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人士:战略规划的未来,是要靠短期目标和关键结果的呈现来保证的,与其在“战略规划”上耗心费力,不如把“OKR(目标与关键结果)工作法”变为公司工作的日常工作方法。——日常工作以“OKR工作法”而达成“竭尽心力”,还有实现不了的战略规划吗?

“非常熟悉最好的管理思想”,旨在将其变成“最好的管理实战”。这就是“悉心琢磨”应有的指向与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跳高-10】“最好的管理思想”要悉心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