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见实与借实指虚~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一在于,西方文化一般习惯于以实见实。如现代营养学中,营养师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不同摄入,达到精准控制拳击运动员体重的目的。上医院看病,首先是一堆化验报告,红细胞、尿酸等指标一目了然,然后医生再根据各项数据判断病情。而东方文化则习惯于借实指虚。如“白发三千丈”,目的并不是描写白发有多长,而是要表达背后的忧愁,“缘愁似个长”。中医说心火旺,并不是说现代西医意义上的心脏泵血如何,而是指背后看不见的五行之气火盛的状态。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实见实与借实指虚在两种文化中都各有体现。如随着西方绘画的传入,以写意为主的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吸收油画的特点,加入了写实的素描。而西方绘画也从最初以透视等几何学为主的写实画风,突变发展出印象派潮流。这是文化交融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对于东西方文化异同这一宏大命题,在这里我们并不想作深入的展开。我们只是想强调,在提倡重学经典、振兴国学的今天,特别是当我们阅读先秦经典,或以传统经典为本底去实修时,一定要注意东方文化原有的借实指虚这一特点,不要仅从文字表面去理解。如在中华传统武学与养生中,对抻筋拔骨与弹抖之劲的描述,也暗藏着借实指虚这一关窍。

所谓抻筋拔骨与弹抖之劲,很多人理解抻筋拔骨为通过压腿压腰拉伸等形体动作训练,最后练出如体操运动员般柔韧的身体。而弹抖之劲是通过人的跳跃、抖动全身等动作来达到放松、伸展的目的。如果这样去训练,也会出现很好的健身效果,和西方的健美运动类同,但要达到如古人所说“筋长一寸,寿长十年”则很困难,因为此种认知已无形中落入了以实见实的圈套。以实见实者,近实而远虚,只见其利,难见其害。更有甚者,君不见时常有新闻报道,一些著名的体操运动员退役后身材走形,而且旧伤累累,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所以你看六祖坛经,六祖在涅槃前说的三十六对法,其中的有与无对,色与空对等,也是为了告诉人们实与虚俱全才是全法,弘法切不可偏于实相。因此对于抻筋拔骨与弹抖之劲这一命题,也一定是语出双关,实虚俱全。

抻筋拔骨与弹抖之劲之第一层次的含义,如以抻筋拔骨为实,即通过各种拉伸等可见动作训练,而能带起周身气血之运化,进而在气血之健行中自动生发出弹抖之内劲为虚。因此这里的弹抖之劲绝非是人后天之力而人为之,或主动弹抖之动作,而是在空无中自动生发出来的、不假作为的、人可真实感知到的一种劲力作用。处于此一状态的初浅层次者,端坐时有时在外人看来身体有轻微的抖动,而自己却往往不知。其原因正是弹抖之劲初发时在通透周身浅表经络、抻筋、使全身骨架打开所致。待其经络通透、骨架打开后,外人所见之抖动自消。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真正的抻筋拔骨也并非是通过有形的拉伸动作来达成,内劲之运是更本质的存在。因此如以内劲之体感为实,则无形中达到抻筋拔骨之效反而为虚了。因此是有实虚互换、实虚互化之说。

抻筋拔骨与弹抖之劲之更深层次含义,如以周身弹抖之劲为生发,而能催动人体生物场与大宇宙背景场之共振,而致浑然一体,方为入道之修。则知所谓抻筋拔骨,非仅以规范之动作为名,实则于坐立卧行中弹抖之劲自行自运,而达浑然无我之态。

故对于传统文化之熏修,四书五经之习学,拳法养生之践行,其中借实指虚之妙,不可不察。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实见实与借实指虚~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