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学生心理健康的难点与应对

今天观看了林丹华教授的讲座,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学着去应对双减后孩子成长的新问题。

林丹华教授充分解读“双减”政策的意义。一方面,它坚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分数为本,遵循着教育的规律,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回归到让孩子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去,学业任务的减少、学业压力的降低,把孩子从考试、分数和大量低效重复的知识学习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不为分数所羁绊,不将分数变成生活中唯一的重心,由此开阔了孩子的眼界、视野和人生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减”政策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双减”政策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高效的学习习惯,同时又能锻炼孩子强健的体魄,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探索自己爱好发展的潜能,为未来做好坚实的准备。

对我来说,双减之后,孩子有了更多休息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底线,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提升能力,当然,我们也确实有了许多新的困境。而林教授对此有了较为全面而有力的应对方法。

1.家长应该将关注点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孩子的长远、充分的发展。教育的初心本就是为了孩子的全面而健康地成长。“唯分数论”会造成单一的评价机制,让孩子们在教育内卷的无谓消耗中丢掉了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2.家长应该树立自己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孩子因父母而来,父母就该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可把孩子的教育全盘交给学校,自己却不管不顾。所以我们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更健康的孩子。

3.加强亲子沟通,构建家庭教育的新格局。“双减”后,孩子在家多了,因为父母的焦虑,有时会忍不住强权压制,让他们学习,也许我们该做的是放平心态,给他们树立目标,正面管教,培养他们自觉安排自己学习的能力。

4.帮助孩子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变化。新政策新变化,如何在此种情况下,与时俱进,家校共育,需要我们去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驱动力和计划调整能力,我们需要学习怎样更专业地给予孩子支持和指导。另外,我会更注意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坚毅等积极品格,让他阳光向上。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去应对新形势新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减”后学生心理健康的难点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