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学期间的实习和求职:我走过的坑,你不必踩啦

禅喜公号原创作品,作者若水,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搬运。

前几天发了一个吐槽自己做公号累(感兴趣可戳:给亲爱的读者朋友:岁末年初,做自媒体的自己有点焦虑)的文章后,收到大家的关照和祝福,谢谢啦。

然后,我才真的意识到,公号是有互动的阅读,这样的交流和碰撞,真的会更有意义,更好玩。

公号今后也会做一些调整,尽我所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哈。

我看了一下后台数据,现在关注这个公号的读者中,有一半是学生和刚工作的孩子。

想着大家快到寒假了,就一起聊聊实习和求职的事情吧。虽然我不是成功人士,没啥经验可谈,但是一些经历过的坑可以告诉大家免踩。

01 

实习软准备:过求知若渴的大学生活

和大家一样,笔者也是在十八九岁的年纪考上大学,从南到北坐了几十小时的火车,懵懂间开启了大学生活。

我当时的学校是一志愿RUC,但是专业是调剂的档案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于是进入学校后就开始琢磨转专业。

当时在保证本专业学习的情况下,旁听了新闻系和法学系的课程,两相比较,觉得自己更喜欢新闻,于是就到新闻系报了副修,开始学习。

写这些是希望如果有想转专业的亲,一定要积极主动,早点着手,多方打听,不要坐等。

当然,副修并非双学位,副修是修满所有专业课程考试合格,给予结业合格证书。

双学位的话,程序更为繁琐一些,可以具体咨询。当时认识一位北航的男孩,他报了北大跨专业的双学位,毕业也拿到了两个学位证。

这是找实习、求职前的一些学习准备。可能一些专业还需要考一些资格证——比如会计证、教师资格、律师资格证......

这些可以通过跟辅导员、师哥师姐打听,根据个人的精力,提早准备。最好是能够促进本专业学习的,这样比较不容易分心。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一些事情,我觉得是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最重要的。

多看书:增加“阅历”,因为毕竟大学期间很难行万里路,那就通过看别人的经历、看前辈的经历来丰富自己,增加见识,这样以后到了任何场合都不容易怯场,因为什么都知道一些。

书籍,不局限于专业书、学习书、干货书,文史哲等各类社科、人文经典都可以涉及,比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老子《道德经》等,这些都是增加一个人思想积淀的。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所谓的畅销书个人感觉其实不一定多读,筛选几本,或者只读目录,这样比较不容易浪费时间。

将时间用来啃一些公认的经典的大部头上,这样对丰富智识,更有用。看书之余,多思考,不懂的可以请教同学、请教老师,互相切磋。

大学期间完成专业学习之余,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图书馆,并多做笔记,这样的阅读时光对一生都宝贵,并且今后很可能不会再有。

多干活:多接触各种人。无论班里的活动,还是系里的活动,学习类的、讲座类的还是社会实践,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多参与,多认识一些人,多经历,总不是坏事,互相可以取长补短。

学好英语:每天最好固定时间听下VOA、BBC或者疯狂英语、新概念等,按照自己的水平,循序渐进,也可以到学校英语角或者英语社团练习口语,英语是工具,未来求职、考研或者出国,都很有用。

02

实习硬准备:求人推荐和毛遂自荐

前面提到,从学识上面丰富自己。这部分再说一些更具体的准备。

每个人喜欢的专业,大约会代表一个毕业求职的方向。从大二开始,我就在暑假期间开始在报社实习。当然,什么人都不认识,实习是很难找的,这就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一些。

当时自己挨个找来报纸,一一打电话联系,打了几十个电话,一个通信类的行业报才要了我。

于是当年暑假就去那里实习,写稿子、编辑稿件,她们都会教,自己也会提供一些新的选题;结束后获得一些稿费,并且开具了实习报告。

大三的实习是到中青报,这是托新闻评论的马老师介绍的,大报的机会很好,当然无论哪里,最好的还是有作品来说话。

眼下自媒体时代,其实机会更多。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大家学有余力的,可以尝试做自媒体——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等,都可以尝试,但最好一个为主,不要影响学业,一来磨炼文笔,二来积累运营经验,对将来的求职也是很好的帮助。

如果精力不够,也可以尝试在校内媒体参与一些社团,当时自己一直在做学校网站的编辑。

另外,可以尝试向公众号投稿,积累一些经验。这是爱好写作的学生的一些找实习策略。

其实思路可以更开阔,比如你想去电视台,想去广告公司,或者一些大公司的品牌推广部门,就可以关注具体机构,根据招聘启示来投递简历。

如果没有招聘通道,可以通过一切公开的联系方式,去毛遂自荐,积极尝试,哪怕不成功,也只是多发了一个邮件,不浪费精力。

我自己的弟弟是学计算机软件的,当时对他的求职建议也是大学假期尽量多一些实习机会,为以后的求职做一些准备。

他自己在大二寒假,就去了软件公司实习;后来大三等,去了某游戏公司实习、做管培生,乃至后来留在公司,都是按部就班的。

虽然大学生年纪小,但是周围的人脉不可忽视。

任课老师、辅导员、师哥师姐,老乡、已工作的朋友前辈等,都可以主动问问,求推荐。

比如当时我给弟弟推荐的软件公司就是一位老乡老婆所在的公司,推荐起来就顺理成章。

求别人推荐或者自己毛遂自荐之前,最好有一份简历,可以网搜一些简历模板,照着做,简历最好不超过两页,文字简洁,要点突出。

并且最好对应聘单位有所了解,再个性化地定制简历,去有针对性地找实习或者求职,这样比较好。

03

求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除了自己主动找实习之外,一般大三大四,每个院系都会组织毕业实习,本专业的实习也要积极参加,当时我们很多同学的工作解决,就是和实习直接相关。

求职方面,每到毕业季,辅导员老师或者每个院系就业主管老师,会掌握大量用人单位信息。

需要找工作的各位,就需要勤打听,老师直接推荐,一般成功率较高。

另外,有的同学可能会想要从事公务员、教师等工作,那就需要提前报考,通过考试,按照流程来。

毕业季,学校、当地人事局都会组织大量毕业生招聘会,大家最好去直接针对毕业生的,如果是社会招聘会,应届生去了,机会都很少,不值得浪费时间。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此外,大量的社会招聘也可以通过网络提前了解——特别是一些大的单位。

比如百度、腾讯、南方报业集团等大公司,每年会有大量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大家提前梳理好青睐企业的时间清单,做好网络申请报名。

如果不想到北上广就业,想在所在城市或者回老家省会城市就业的,可以了解一下相关城市的行业龙头企业、用人单位招考信息,提前做准备。

一些行业网站、BBS或者公众号等,也可以适当关注。

比如我当时第一份工作是南京一家报社,就是在西祠胡同BBS上找到的,当时那家报社的编辑发布了招聘信息,自己求职,然后就过去了。

我第二份工作也是一家报社,则得益于广州一家报社老师的推荐。

毕业时海投了很多家报社,其中包括这家,不过当时老师回复,他们的毕业生招聘已经结束,以后有机会联系我。

后来,他们的集团到北京办报纸,这位老师就推荐我过去应聘,拿着在南京报社发表的作品过去,应聘就过去了。

所以,其实每个机会和渠道,都不会白白辛苦。自己辛苦一些,也许就是结下一份善缘。

努力奔跑的人,其实大家都会帮助。

04

其他:考研、保研或者出国

当然,也有同学不打算毕业就工作的,那就需要提早确定,比如大概大二最晚大三前,就要确定要否考研,考什么专业,本系还是外系,都要想好。

专业选择当然是自己感兴趣的为好,同时也要结合就业前景等综合考虑,考之前最好跟老师、师哥师姐多聊聊,综合考虑再做决定。

比如我当时本专业是档案管理,副修了新闻,选择考本校的新闻专业,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复习起来不费劲,专业课考得也还行,不过无奈是英语差了两分,惜败。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考完之后分数出来之前,不要睡大觉,主动联系报考院校的老师,多方打听情况进展。

也可以积极查询同专业其他院校的录取信息,并积极沟通,一旦成绩不理想,及时联系调剂。

当时我也联系了一些省外院系比如上海某研究所,对方也可以录取,无奈母校说英语必须过一志愿的分数线,才能向下进行调剂。

所以,学好英语,真的蛮重要。这样过了基本分数线后,就可以联系去调剂院校。

保研方面,我自己当时也拿过几次奖学金,但成绩不是最优秀,所以没有细打听。当时我们有同学保送到本系;也有同学从我们学校保送到北大的同专业院系。

还有同时副修新闻的同学从我们学校(北京一所985学校)跨系跨省保送到浙大新闻传播专业。

结果出来,也不知道这是啥操作,至今都有点费解,不过这也帮我们开阔了思路,大家可以多方打听。

出国方面,我们是文科为主的院校,申请出国的同学比较少,当时是理工科出国会容易一些,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据说之前几级出国的同学,主要集中在会计、传播学等专业。

国外法律、文学等专业比较难申请,但是传播学、社会学等专业,会比较容易,大家可以结合具体学校和具体专业来看。

总之出国的前提是学好英语,提前考托福或者雅思,按照流程申请,应该不难。据说找到行业牛人导师写推荐信,成功率会比较高。

另外国外特别看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想出国的同学,大学期间可以有意识地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留存一些志愿服务证书;参与一些实践活动。

好了,今天先写这么多。大家有问题可以留言哈。如果还有需要的话,我陆续再写哈,比如工作后的在职考研、考博,要不要买房等,都可以写一写。

末了啰嗦一句,除非真的很有经济压力,不要用宝贵的四年学习时光去赚钱,大学期间,赚钱不是主业,甚至不要排到日程上,要抓紧每分每秒去学习、充实自己。

禅喜公号:正能量治愈系文字,欢迎关注~

已有小组,每日随笔日更打卡,欢迎免费加入,一起互相督促。请联络小编若水vx:jianlishen999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望大学期间的实习和求职:我走过的坑,你不必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