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无所求必有所得——一起来阅读之《道德经》篇(八)

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 故无尤


一些思考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提及道家思想,“道”那如水之般至高至柔的特点即刻浮现心中。至高之道如水之柔,领略之时,当如万物受水洗礼般自然舒适。

“夫唯不争,故无尤。”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如何理解此理,并使自己受益于之呢?私以为首先应该理解清楚两个关键词的意义。


“不争”

道家文化提倡无为,提倡不争,这导致很多人认为道文化是教人逃避问题的。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例如对于此句中“不争”的理解:“与世无争”难道是教大家放下一切不进取不进步吗?不应如此啊。余以为,此处之“不争”意在心境而非外在表现。

所谓不争的心境,即为坦然面对一切的心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远豁达,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胆识眼光,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的胸有成竹,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坦然豪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机智聪颖,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蹁跹,是“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怡然自得,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看破哲理……

所诉众多,旨在表明“不争”的内核在于坦然在于遇事懂得不过分纠结、不认死理、不让自己陷入郁郁寡欢的境地。“不争”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在平和。


“无尤”

没有怨尤,没有怨恨责怪。

此怨恨责怪是从何而来?一是自身发出的怨尤,即怨天尤人之怨尤;二是他人发出的怨尤,即怨词詈语的怨尤。


处“不争”的心境,眼中心中何来怨尤?保持平和的心,首先就能免去许多自身发出的怨尤。其次长期保持平和的心,会使人由内而外显得温柔平和,自然也就少了许多仇人。再者恶意中伤之怨尤或许无法避免,但有了平和的心态,大概也能使我们在面对这些风言风语时可以更加沉着冷静,不被世俗恶意所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感】无所求必有所得——一起来阅读之《道德经》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