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第2辑第一章“课堂观察:揭开学习的奥秘”品读有感

上一章节中讲道,要创设公平共赢的学习机会:均等机会。要放慢节奏,留给学生更多学习和思考的时间,留足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协同学习的时间、公开发表的时间、修订反刍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步调与文本对话,与问题相遇;要建立每位学生平等的学习机制,每人一份学习材料,设计好学习任务每人一份学习任务单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学生之间尽情交流互相倾听,全班交流轮流制无死角;要为弱势学生争取若无其事的优先权,同样赋予高期待,要避免“失败者思维”导致造成“习得性无助”,结合“罗森塔尔效应”理论充当“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不露痕迹地给予弱势学习者优先的机会、优先的照顾,增强他们的学习力和挑战学习的勇气;要为不同倾向性的学生创设多元的学习机会,课程设计上更加多元,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培养,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多种学习需要。

那怎样才能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呢?

我们首先要学会课堂观察:揭开学习的奥秘。对教师们来说,课堂观察起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为此,静静博士研发了适用于一线教师的课堂观察方法,即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将从“观察—评价”为取向的“听评课”转为从“观察—自我反思”为取向的教师走向专业自觉的课堂观察,聚焦学生,对每位学生的学习事实进行全面的跟踪和深入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思考方式、解决策略、互动方式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深度观察,以平等的心态与所观察的学生深入对话,去体会、感受、理解和诠释学生真实的想法、困惑、意愿、需求。深入情境,在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变化之时、独特认知风格显现之时、学习的困顿之处、互相之间的社会关系呈现之时、学习成果特征显露之时,去描述和记录这些“关键事情”。

其次,我们要学会课后研讨:根据动态学情改进教学设计。于是,确定了课例研讨的“非评价性原则”,即不对执教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不去评判教学的好坏,而是将每一节课作为研究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课例载体。课例研讨的过程中,观察者要将自己观察的学生个体的完整的学习过程进行描述,辅以照片或视频,并阐释分析关键事件,突出焦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或者学习困境,在平等对话中,分析探讨,从而逐渐形成以学生学习研究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共同体。课例研讨的目的,是要重新发现学生并改进教学,因此,研讨、反思更要慎重和深刻。特别是学习设计的改进,如何从最初的着眼于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到思考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缺陷和问题,到思考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到最终引导学生进行全新的创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内驱力和创造力,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地迭代、更新,给予学生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第2辑第一章“课堂观察:揭开学习的奥秘”品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