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知识海洋·汲取智慧能量(一)

1、《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其中介绍了练习"定"的冥想方法。

1.闭上眼睛,花几分钟做几个深呼吸,放松,稳定一下情绪。随后,把注意力集中在肚子上、胸口或者嘴唇上,感受它们随着呼吸一起一伏。

2.集中注意力静观以往经历的感情色彩,看看它们是愉快的,不愉快的,还是中性的。要带着一种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的心态,去体验心头升起的各种想法和感觉,并让这种公正无私不断壮大。

3.体会一下此时内心的自在、轻松和安宁,平静地查看这些想法和感觉。让我们的意识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安详,越来越冷静。

4.倾听周遭的各种声音,但是不要让听到的东西影响心绪;体会各种感觉,同样也不要让这些感觉影响心绪;体会各种想法,同样也不要陷入这些想法而不能自拔。

5.在自己倾听、体会和思考的时候,注意各种想法和感觉附带的感情色彩,看它们是愉快的,不愉快的,还是中性的。我们就做一个旁观者,体会它们来来去去,变来变去,它们和真正的幸福感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要认同它们,也不要和它们混在一起。事实上,人们需要使用它们,但是没人需要拥有它们。

6.体会这些想法和感觉来来去去,但不要对它们有所反应。体会自己和它们逐渐脱离,让自己既不会去试图捕捉欢乐,也不会拼命抗拒痛苦。在欢愉中,只有欢愉,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也没有你对欢愉感觉的反应。在不欢愉中,也只有不欢愉,同样也没有其他东西,没有我们对不欢愉感觉的反应。在中性的感觉里,也只有中性感觉本身,没有其他东西。这是一个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没有任何的倾向性。这种状态就是佛教修行中的"定",一呼一吸之间,自由自在,不断地进入更深层次的"定",尽最大可能去体验那种自由、满足和宁静的极致。

7.可以睁开眼睛,把眼睛看到的都带进"定"之中,无论看到什么,都不带任何偏好地将其带进意识空间里,不管它是愉悦的也好,不愉悦的也好,中性的也好,不做任何反应。

8.冥想结束的时候,活动活动身体,体验一下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同样不要带任何偏好,不管种种感觉愉悦的也好,不愉悦的也好,中性的也好,都不去评价。在每天,都可以仔细体会,内心这种定的状态。

事实上环境本身不是痛苦,痛苦是我们自己加上去的。想象一下,在路上被石头绊了一下,于是,在感受到第一类标枪——脚传来的疼痛感和摔倒之后的羞愤,我们的愤怒立刻引发了第二类标枪的射杀,“谁把这破石头放在路上的?”实际中,大多数痛苦其实都是来自这些第二类标枪。对周围的人而言,第二类标枪会产生恶性循环:我们被第二类标枪扎伤后的反应,可能引发其他人的反应,并让他们受到来自于我们的第二类标枪的伤害,甚至再把这种反应沿着他们的社会关系传递给更多人。不可思议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发出的第二类标枪,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第一类标枪的存在就自己触发了。第一类标枪类似于我们看到的现象或者遇到的事件,这时候第二类标枪就带着“贪,嗔,痴”三毒飞过来,扎向了自己和周围人。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像海绵那样吸收快乐,改善心性,化解痛苦烦恼。

书中还介绍了数呼吸、甜蜜冥想、强化内心冥想、宇宙冥想、自我同情冥想、善意回归冥想、专注冥想、忘我冥想,9种冥想方法。其实最简单和实用的是数呼吸,专注于呼吸的感知,当完全能调摄心性,其它方面都会顺利解锁。抓住主线,一通百通。在日常说话时,别说“我”、“我的”,可以把这样的和其他形式的自我都看做意识客体,和其他想法一样对待。完全像舞台下的观众,或者视察工作的大领导,看一看脑袋里的工作情况,运作状况,随时修正、调度、调节,而非执着于这是我的,那是我的。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静观能力的锻炼,可以把集中注意力变成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还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我们的注意力。反应慢一些;少说;如果可以,每次只做一件事,避免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进行日常活动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呼吸上;和他人相处的时候,放松自己,平静下来;把一些日常生活中感觉变化比较大的事件——比如电话铃响、进入浴室,或者喝水——看作寺庙里的钟声,以它们为信号收束自己的注意力;吃饭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时间想一想,这些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比如,吃面包的时候,可以想象小麦在地里长出来,然后被人收割和脱壳,磨成面粉,烤成面包,运到市场里,最后被放到我们的盘子里。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把这些都想清楚。还可以想一想那些把小麦变成面包的人,想一想用到的设备和技术,甚至可以想一想我们古老的祖先是怎么发现野生小麦可以吃,并把它们培育为可种植的农作物的。我们要生活得简单一些,为了更大的快乐放弃一些次要的快乐。读到天人合一的段落,脑海中浮现一个地球的画面,右半部分有家庭成员的离世引起一家人悲恸,而左半部分是一个母亲怀抱新出生的婴儿,旁边是挂着幸福笑容的孩子父亲的画面。生活中的苦恼大都因为我们的视野不够开阔,站位不够高,看的不够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把自我和整个世界视为一体。比如,你现在所能看到的这个世界,包括你的身体、你的意识,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一体的。在任何时刻,你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整个世界的每个部分都在不停变化着,永不停歇。作为一个整体,整个世界从来没有执著,也从来不曾经历痛苦。无知让这种统一的存在收缩成了一个自我,我们因此而痛苦,因此而执著。智慧则可以改变这个过程,把自我清除,让我们重新恢复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体验生命的妙趣。

善意回归冥想法,是一种进阶的冥想训练法。你会感到身心充满着爱和善意,甚至辐射到周围影响他人,让大家都沉浸在爱的美好氛围中。善良、大度、乐于奉献,这些美好的品质都会成为你的力量。

1.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呼吸一次比一次更深,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吸进更多的空气。

2.把意识集中在心脏部位感受自己的呼吸,然后回想和某个你爱的人在一起的感觉。

保持这种爱的感觉。感觉这份爱随着呼吸的节奏流过你的心田,感受这份爱所拥有的生命力,感受这种生命力流过你的心田,这时它已经是一份纯粹的爱,不再特定地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了。

3.现在把这种爱的感觉指向一个生活中你熟识的人,可以是你的朋友,也可以是你的家人。感受这份慷慨大方的爱的善意,随着呼吸的节奏流过你的心田。

4.感受这份爱的善意不断扩展它的范围,让它把很多你认识但并不是很熟的人都包括进来。祝福他们更加快乐,祝福他们没有痛苦,祝福他们拥有真正的幸福。

你可以把这份爱的善意想象成一道光芒,或者一股暖意,或者一汪春水,随着波浪不断地向远方拓展,把越来越多的人包容进来。

5.感受你这种爱的善意不断扩张,甚至触及那些和你有矛盾的人。这份爱的善意有着自己的生命和力量。这份爱的善意自己很清楚,是因为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了这些人,才使得这些人去找你的麻烦。即便是那些虐待了你的人们,你也祝福他们都没有痛苦,祝愿他们也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6.继续向外扩大这份爱的善意所拥有的宁静和力量,甚至包容了那些你仅仅知道名字却从没有亲身接触过的人。感觉这份爱的善意已经包容了你的国家中的所有人,不论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也不论你是否喜欢他们。

7.然后再花几分钟让这份爱的善意继续蔓延,让它包容下地球上的所有人,对那些欢笑的人施予爱的善意,对那些哭喊的人施予爱的善意,对那些结婚的人施予爱的善意,对那些正在照顾生病的子女或者双亲的人施予善意,对那些忧心忡忡的人施予善意,对那些刚刚出生的人施予善意,对那些正在死去的人施予善意...

8.随着呼吸的节奏,你的爱的善意舒适地流动着,扩展到这个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祝愿它们都能平平安安。祝愿所有的动物,在水里的,在陆地上的,在天空中的,愿它们都能健康、自在。祝愿所有的植物都能健康、自在。祝愿所有的微生物,阿米巴虫,细菌,甚至是病毒,愿它们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所以,所有这些生命都是"我们"。所有的儿童都是你自己的孩子,所有的人都是你的亲人,整个地球就是你的家。

"宇宙冥想法"步骤如下:

1.放松,眼睛睁着闭着都行。关注你的身体,感觉你平静的呼吸,体察自己吸气、呼气时的身体感觉。在这种体察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新的第三者身份来感受自己的体察行为本身。

2.观察感知空间深处的各种意识客体,同时不要被它们沾染牵绊,不要去试图追寻胡梦卜,也不要去和那些弯树枝作斗争。就是简简单单的观察,不要被它们同化:不要把自己和意识中的这些内容视为一体,就当自己在看电影,不要走到电影屏幕里去。

3.任由各种经历和体验都来来去去,不要尝试去影响它们。这些意识客体一出现,各种喜欢、不喜欢的念头肯定会闪现;这些偏好其实也都是意识客体。任由它们发挥自己的天性好了,来来去去,然后无影无踪。

4.关注当下这个时刻。不要管过去,也不要管未来。抛开当下这个时刻和其他时刻的联结,紧随当下这个时刻,不要回想,也不做计划。没有沾染,没有对任何事物的追寻,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需要做,什么都不是。

5.体察各种意识客体之间的空隙,正是这些空隙能让你感知空间本身和它涵盖内容之间的差异。可以有意识的思考一个特定的想法,比如“我现在在呼吸”,然后观察一下,在这个想法之前和之后都有哪些想法。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一些宁静的欢乐,一些还没有被用过的能力,以及一片富饶的空白空间。

6.体察感知空间的广阔属性,它是无边,平静,安宁,空白的,等待有意识客体出现在其中,可以容纳任何事物,它始终在那,始终值得信赖。

7.动作轻柔的探索,感知,感受,不要下结论,不要赋予意识空间概念。可以感受一下,这个空间是不是本身就充满了光芒,看看它们是不是本来就充满了微妙的同情心。

可以把自己的意识想象成一个在前厅有储藏室的大房子。佛教中所谓的定,就是在意识中开辟这样一个储藏室,把对事物的第一反应,诸如追着胡萝卜跑,推开弯树枝之类,都放在里面,从而使我们的意识保持内在的纯净,清洁和安详。

专注冥想法也相对容易练习。

1摆个舒服的姿势,让自己既放松,也能保持机敏。闭上眼晴,也可以睁开,盯着你面前半米之外的地面。升起一股进行冥想的企图心,可以用语言描述对自己说,也可以是无言地驱动自己进行冥想。

2.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放松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再彻底地呼出来,感觉各种紧张感都离你而去。感受呼吸所带来的各种内在感觉,凉爽的空气吸进来,温润的空气呼出去。胸膛和肚子鼓起来,再瘪下去。在整个冥想过程中都注意呼吸的感觉,让呼吸的感觉成为锚,为你在冥想中定位。

3.尽你所能感受安全感。你处于安全的保护之中,内心强大无比。把你的警惕心放松下来,把注意力从外在转向内在。

4.为自己找一些同情心。把其他一些积极乐观的情绪也带到意识中,比如感激之情。

5.试着回想某个特别专注的人,想象如果自己是他/她会是什么感觉。这个人比如是佛陀,感受冥想带来的各种好处把你深深包围,让你沉浸其中,滋养你,帮助你,温柔地把你的意识和大脑都拉向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

6.好了,在下面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体验每一次呼吸,从开始到结束,都细细体验。想象你的意识中有一个小小的守护天使,它紧紧守护着你的注意力,一旦你开始走神它就会立刻提醒你。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投入观察每次呼吸上,其他的统统抛开。忘记过去,忘记未来,所有的一切只剩下现在的每一次呼吸。

7.在身上找一个呼吸时感觉特别明显的地方,比如你的胸膛,或者上嘴唇。每次开始吸气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地方。然后从吸气的开始到结束始终保持对这个地方的专注。注意吸气和呼气之间的衔接处。然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在呼气上,保持注意力直到呼气结束。

8.你还可以在呼吸时数呼吸的次数。从1数到10,如果数到中间走神了,就从头开始数。也可以轻轻地在呼吸的时候默念:"吸气,呼气。"专注状态深入以后,就不用再数数或者默念"吸气,呼气"了。

在冥想的过程中,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其他的都抛开。理解每次呼吸的感觉所代表的意义。吸气的时候,你知道自己这是在吸气。呼气的时候,你知道自己这是在呼气。

9.现在来感受一下欣喜和欢乐的感觉。在心里对自己说:欣喜(喜悦)吧,快乐(幸福、满足、安宁)吧。要放松,要轻柔,用自己的主观意愿激发欣喜快乐之情。

把自己的身心放开,邀请欣喜和欢乐之情进来。让喜悦升腾起来,让幸福升腾起来。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它们身上并保持一段时间。尽你所能强化这种欣喜和欢乐的感觉,让这份欣喜之情冲刷过你的整个身体。

感觉自己非常幸福、非常满足、非常安宁。仔细感受欣喜、幸福、满足和安宁。让自己沉浸到这些状态中去。

10.现在你的意识已经非常安静了。注意力已经被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目标上了,比如,可能是集中到了你上嘴唇对呼吸的感觉上。此时,你要重点体察每次呼吸之间的不同之处,这能让你对呼吸本身更加专注。你还可以在一些细节体验上下工夫,比如感受你嘴唇上不同地方的不同感受。

11.感受呼吸的整体感觉,把呼吸所带来的各种感受都统一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把整个身体的所有感受都统一成一个整体。感受整个身体随着呼吸轻微地起伏。不要被流入你意识的各种事物牵着走,也不要和它们对抗。如果意识之中有什么打破了平静就随它好了,等它走了再重新放松下来。基本没有什么语言文字化的想法出现,即使出现了也会很快消失。这是一种巨大的安宁感。

12.好了,现在你的意识已经进入了专一的状态。把整个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把经历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没什么念头,完全没有任何念头。边界的感觉、范围的感觉全都消失了。一种统合一切的感觉在你的意识中不断壮大、扩展、强化。让专一的感觉升腾吧。

13.不去对抗任何事物。完全任由所有事物随便来去,就像看游行表演一样,各种角色都是一个接一个地过。当你明白你意识中的这些事物都只是些匆匆而过的角色,它们很快就会被新的角色取代时,你还会被其中一个紧紧抓住么?

现在越来越容易沉浸在呼吸的感觉里了。不需要去想任何事,不需要做任何事。让洞见力升腾起来,去体察经验、体察意识、体察整个世界。仅存的渴望也都消退了,你感觉自己平和、自由。

14.现在如果你愿意,可以慢慢结束冥想了。让冥想带来的这份宁静和安稳包围你,变成你的一部分。让它滋养你和你身边的一切。

掌握专注力的五个要素,更容易实现专注。

寻,使用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物上,比如开始感受你的呼吸。

伺,保持注意力——保持对这件事物的专注状态,比如在呼吸的整个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关注。

喜,欣喜之情——激发你对这件事物的强烈兴趣,有的时候是一种突然袭来的欣喜之情。

乐,欢乐之情——从心里产生欢快的情绪,包括幸福感、满足感和宁静感。

心,意识专一——感知的统一,所有事物都被当做一个整体来体验,没有想法,进入定境,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存在感。

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锻炼很自然地增强专注能力。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还是用呼吸来集中注意力。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锻炼方法(比如瑜伽等)来进行调整。

化解心中之恨有18种方法,1培养积极正面的情绪;2小心刺激情绪的雷区;3练习避免争吵;4不要揣测他人的意图;5对自己施以同情;6调查触发恶意的原因;7全面看待问题;8想象令你反感的事锻炼心胸;9把恶意视为自己的苦恼;10研究恶意的因果;11深入意识本身;12接受伤痛;13放松自我的感觉;14用爱的善意去化解恶意;15坦率的沟通;16坚信正义会得到伸张;17不要妄图在愤怒中给别人上课;18宽恕。

有一种训练方法是直接默念带着美好祝愿的句子,可以在脑海里一句接一句的把它们读出来,可以按照呼吸的节奏来念,呼吸一次就念一句。让我们变的积极乐观,豁达包容。

菩萨说:人们赞扬我时,我为什么要高兴呢?还是会有其他人嘲笑和批评我的。当我被责备的时候又为什么要沮丧呢?还是会有其他人认为我很不错的。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再脱离那个载我们度彼岸的肉体,觉醒顿悟的时刻,又是新的情境。

2、《开悟者的微笑》,很喜欢这本书,作者是位擅长画漫画的大师,所以对全书的排版设计巧妙,文字的行距在2倍,而且文字精简,每一页还有大面积的留白。每个章节文字后加入几页作者所画的与求佛悟道相关的漫画故事。读起来像享受一个温暖阳光下的惬意下午茶。

人生之前从何而来?死后将会从何而去?信仰不是商场投资做生意,真正的崇拜不是为了利己。学佛修行不是为了死后来世,而是为了这辈子的此时此地。过去七佛对佛弟子的共通教诫讲得很清楚,扬州高旻寺的大雄宝殿门口四根大柱上明白地写着十六个字:底子有很大关系。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人生的一切苦难大多是产生于我们的那颗心。正确学佛的目的应该是:透过佛陀所教导的方法修行,远离痛苦烦恼和贪嗔痴三毒,悟通生命的实相,而达至智慧彼岸的无苦境界。因此佛教可以说是"心的调御"之教。修行主要功课是:自净其意,心的调伏。学佛的目的是:通过观照自己的心,使自己成为身心的主人,当家做主。

学佛除了不要干坏事要做好事之外,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过去不正确的习性和错误的观念,净化自己的心不受红尘世间的诱惑;处于任何情境,心都如同潭面不因为月影穿潭底而波动。这样一来,我们面对任何际遇时都能办到: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学佛修行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能成为身心的主人,不再被生活周边事物所影响,而达到唐朝懒瓒禅师的境界: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让我们倾听寂静彼岸的开悟者所传来的歌唱:"我成为自己身心的主人,不再为红尘俗世的贪欲渴望所左右,我是自己的主,我掌握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身,走出自己的人生之道。"

看过后有一个触动最深刻的故事。有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沙弥和小沙弥。一日饭后,小沙弥洗碗时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大沙弥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凡是存在的,必然会变异。凡是不变的,必然不存在。

很多人会问,为何要做到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 智者给出答案:"把自己当成别人则会达到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则会心生慈悲,把别人当别人则是尊重爱,把自己当自己则是生命的智慧。能无我、慈悲、爱、智慧之时,即是抵达无苦的寂静彼岸。"

未悟之前,鱼儿想飞,鸟儿想潜水,开悟之后云在青天水在瓶。你是铁砧时,应屹立不摇;你是铁锤时,应奋力敲击。你是鱼时,畅游水域;你是鸟时,翱翔天际。

平日还应修炼心的空境。天空一无所有,天空的奇贵,也正因一无所有可以容纳天下万物。心也应该如此,纯净的心包容一切,但无任何尘世杂质。


(2019年1月29日,周二,多云)

你可能感兴趣的:(徜徉知识海洋·汲取智慧能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