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不如死后

魏小钦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死后的40种设想,是对一本书中40篇故事的逐一总结,每个故事都会带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你重新思考活着与死亡的意义。

这其中有许多故事,都带给了我脑壳蹦迪般的快感,也令我读完之后受到颇多启发。

第13号故事中,我们都是维护宇宙秩序的巨人,平时工作非常劳累,每三百年才有一个假期,就是去当人类休息一下,做点不重要的事儿。

我们总是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要积极向上、勇猛精进到不负此生,步履匆匆而无心停驻欣赏沿途的风景,因为人生是短暂有限的,要把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做一切“无用”的事,不被“诗与远方”所羁绊。

当然,我并没有质疑努力奋斗的意义,只是结合以往对于宗教、灵性的探索,感觉到我们活在一个维度更宽广的世界,我们眼中的此生并非全部,只是个人漫长旅程中的一小段,这不仅使得我们此刻纠结的东西不重要,连所认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都变得笔墨清浅了。

这样想来,是否心态便多了几分豁达与从容?当我们将眼光足够拉远,不再以贩卖机式的心态面对得失,珍惜享受每一个当下,难以想象会收获怎样的意外之喜。

第33号故事中,我们在地球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数据,作为可移动的照相机,我们的使命是走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而在我们死后,数据采集师下载我们的数据,让他们失望的是,我们建起自己的房子,拥有自己一个狭窄的社交网络,只想拍自己的照片。所以大部分的数据都是没有用的。

图片发自App


是的,我们最关注的总是自己,也容易被封闭在自己周遭的小世界里,随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事而心绪波动,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真相。

可不可以,将精力稍作转移,暂时抽离“我是主角”的剧本,洒脱地投入到其他剧组,安心满足地当一回群众演员,换一个视角看待你原本习以为常的场景,也许你会冒起灵感写出剧外剧,也许发现自己才最适合穿导演的马甲,也许发现你早已经灵肉分离,有生之年根本没有得到体验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生之年,不如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