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

图片发自App

写信,是电话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常见的行为。

小时候,偷偷翻出来一封父亲写给母亲的信,看到开头写:亲爱的小秋妹妹……

顿时惊掉了眼珠子,直男父亲原来是这么闷骚的吗?

父亲的兄弟姐妹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家里经常能收到信。黄色牛皮纸的信封,右上角贴着邮票,上面盖着圆圆的邮戳。

最有意思的是爷爷那边收到的信。爷爷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经常喊我去帮他读信。信里面会有我的叔伯姑姑们寄来的照片,我们只能通过照片来认亲戚。

某年圣诞节,爷爷收到日本的堂姐们寄来的信,又把我喊过去看。信封上的邮票小巧精致,美丽异常,像是日本动画片的图。里面只有一张贺卡,上面写:祝爷爷圣诞节快乐!

那时我才知道,真的有人过圣诞节那么洋气的节,不仅是西方人。

等我长大一点,母亲开始让我执笔给亲戚们写信回信,教我写信的各种礼仪。比如:给长辈写的信纸不能折成齐平的,要折成高低的,以示尊敬。

有一天,母亲带着本村的一个老太太回家来,让我帮她写信。

老太太住在村子中央,平时很少照面。外地工作的儿子给她寄了钱来,她要找人写回信。正巧碰到母亲,帮我接了这个差事。

说实话,我的心里不是不兴奋的,那是被需要的感觉!那是学以致用的感觉!

于是,老太太口述,我认认真真地帮她写,还好好地润色了一番,既要符合一个老母亲欣慰关切的口吻,也要措辞文雅,显得咱有文化。

有一阵子流行交笔友,我和同学就在《少年文艺》的征笔友信息中筛选,怀着对军人的崇拜之情,各选了个兵哥哥开始写信联系。

信里乱七八糟写了些什么都已经忘了,不外乎介绍自己的学校,同学之间的趣事,怎么暗戳戳地跟老师对抗云云。互通了几封信之后就不了了之了,跟陌生人通信能遇上一个知己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

长大之后回想起这些事,吃惊地发现,喔呦,自己怎么会这么傻的?

高考过后,同学们分散到五湖四海,大规模通信时代来临。没事干就写信,不想听课了就写信,周末不出去浪就写信……

等到放假,学识没能带回去多少,信倒是攒了厚厚一叠。细心整理好,在信封上编号,用牛皮筋捆起来收在樟木箱子里,防止虫蛀。

前几年母亲那里造房子搬家,我家熊孩子到处找书看,从箱子翻出来那些信,她吃惊地嚷嚷:阿呀呀,妈妈你有这么多信!

我看着信封上风骨各异的笔迹,恍若隔世。

现在这世道,谁还有那个闲情逸致写信呢?手机用久了,都有点提笔忘字了。没有什么事是QQ和微信上说不清的,实在有,那就视频吧!

母亲有一个相交多年的老同学,从前一直通信的,逢年过节都给我们寄压岁钱,寄零食包裹。手机普及了以后,她们就再也不通信了。毕竟,写信是多么麻烦的事!要戴上老花镜一笔一画写内容,写好去邮局买信封和邮票,还要用浆糊封口,再投进邮筒。谁还会傻傻地去费那个工夫?

我在家教母亲用微信,帮她跟那个阿姨视频,让她们能看着彼此聊天。寒暄了几句之后,母亲突然词穷了,她不知道还有什么话可以跟老同学讲。只得匆匆挂断。我相信,如果写信的话,她可以写上满满三大张纸还意犹未尽。

很奇怪是不是?有很多能在纸上表述的东西,当面却反而说不出来了。颇有种“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的感觉。

虽然如此,写信的时代也终将一去不复返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