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写作

图片发自App

去年至今,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部长篇励志随笔集。尽管期间不断的修修改改,离出版发表还有差距,但也是自己的人生总结和思考,也是写作能力的尝试和检验。由此,有话要说。

在创作此书之前,实际上有不同的版本。

开始是想用二十至五十个左右的问题,写一部自传体小说。但我很快发现,要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具备小说的人物、环境、故事情况三要素不难,但是写到四万字左右的时候,出现了“断点”,越发觉得写的东西既不像自传,也不似小说。

中间甚至出现了很长一段以前的作品堆砌,堆到最后是没有作品再累计,出现了创作“短路”问题。

情况很快出现了,我不得不终止创作。回头再耐心查究原因,以利下一步再进行创作。

很快我就发现,把我的以往作品简单地融入创作之中,确是一种方式。然而并不高明。我想说的并没有说出来,而且简单地把以往的作品镶嵌其中、融为一体真是难上加难。既不可靠,也不合适。

后来,我推翻重来。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写作特点和方式。

这一点非常像金庸先生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样,后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写作特点。

这些年,诗歌、散文、歌词和新闻作品发表不少,但是唯独小说没有写过一篇。大抵是读过小说太多之故,所以想创作的潜意识自然流淌出来。

但是,写作就如内心一样。当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或者障碍时,你要追随内心的感觉。就像乔布斯说的一样。我还从跑步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同样的启示,遵从内心的感觉。今天适合跑就不顾一切去跑,也可能是轻松跑,也可能是长距离跑,也可能是温和跑,还可能是长间歇跑,短间歇跑。

这都是自然的规律,内心的呼唤。

所以,很快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模式和这本书的表述方式,由一本励志小说,转换成励志随笔。一路写下来,都是利用点滴时间来写的。去年五月份前在西北大漠创作的时候,就是小说的样子。返回东北原来单位之后,逐步定型成现在这个样子。然而,中途也遇到了“极点”——也就是创作不下去时候。

在这个时候,我不断地翻出《写作这回事》《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写出我心》《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等专业写作指南的东西,不断的鼓起勇气,继续业余时间创作这个事儿。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还是尊崇内心的真实想法。到第八、九万字的时候,我实在写不下去了,有些江郎才尽的感觉(有些自夸,读者莫笑)。于是我找出高中和入伍时期的日记和创作的东西。作为附录加在后面。

就这样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一天一天地整理日记和写过的东西。这时候我才发现,高中时代写的东西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它有着时代的印记,同时表明了自己当初的人生态度,那时候一样的不甘落在农村,实际上是不屈从命运的安排。终归携笔从戎找到自己的路。

再之后,整理发现,自己在不同岗位同样不甘落后,一次一次的不甘失败,才找到了正确的职业道路。

一路走来,算是成功算是有些成就算是不负平生所愿。

这些都是文字记录得来的,我愈发觉得当时记录的心境、想法,居然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内心还是渴望创作渴望表达渴望写出个未来。

而实际上,我也是通过写作走到今天的,尽管现在写作成了业余爱好或者副业。然而,经过数次调整,再有选择的话,估计我从事的还应该是文字工作,回归本行,回归初心了。

实际上记录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出自己想说的话,通过一种恰当的方式,也是一种宣泄、一种表达、一种展示。还是那句话,遵从内心的感觉,和想不想跑步一样,身体会告诉你。

在此期间,我反复对比以往日记和创作的东西,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前的创作代表一种心境,是自然的流露,也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这是一笔尤为珍贵的财富,不可多得。

再后来,思维不断的拓展,把后面的日记和以前创作整理的东西分成纲目,与正文并列成章,行文之中暗线关联,互相照应,也正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完整励志作品。

我清晰的记得,六月十三日那一天,在摘抄一些有用字句时,突然脑海灵光一闪,随机记下这两句话:

超越平凡,直达内心。

原来这正是我创作和我一直以来秉承的啊!

智慧箴言

1.我终于找到了创作的思路和方向,真是美妙。

2.感受创作,丰富内心。

3.这是我作品的真实样子,不像别人,就是我自己的孩子。

4.创作过程的艰辛,这回是真正的体验。

5.遵从内心的声音,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6.整理半生情感,一次抒发。

7.一路走来,我欢喜过,悲伤过,自信过,自卑过,但还是坚持到现在的创作过程中。

8.酸甜苦辣都是生活,这其中蕴含着创作的素材。

9.前尘往事成云烟,而我已写下文字一片。

10.对了,“超越平凡,直达内心”手稿获得了不少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远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