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对于还未完全形成抽象思维的孩子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科技使得我们的孩子的学习模仿力越来越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远超我们;另一方面,这种与过去社会截然不同的现代生活,也将孩子与经典作品的距离越推越远。
上阅读课的时候,越是年级小的孩子,越是缺乏阅读量知识面的孩子,对于当代社会的变迁,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总是缺乏了解和感知。也难怪,这些距离孩子们的起居饮食、穿衣吃饭已太过遥远。记得前天带领孩子们写四季的儿童诗,讲到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冬天,孩子们猜是因为冬天圣诞节。对于我说的喜欢冬天是由于盼望一年一次的春节,对穿新衣服的期待,对吃团圆饭的喜悦,孩子们则无法感同身受。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已距离新世纪的孩子们太过遥远。
金波先生的《影子人》,用温情的故事,温暖的画面,带给我们宁静与安详,也让我们同孩子一起了解过去的皮影戏,去感受更多的民间传统艺术。读这样的故事,孩子们如何不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浓烈的好奇心呢?面对这样好的契机,我们难道不该在阅读之前,先和孩子玩一玩手影游戏,共度一段值得回忆的时光吗?
经典作品怎么读,如何给孩子美的体验?尽管这些大家、儿童文学作家,有着登峰造极的文字功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但这些记忆中的经典,确实也距离如今的现实生活越来越遥远。
如何拉近?精美图画的直观感受。不得不承认,经典文学与唯美插画简直就是珠联璧合。前一段时间特别推崇的“大家小绘系列”如是,今天读的这本《影子人》亦如是。
温暖昏黄的烛光,一下子将我们带回了故事中那个遥远的童年时代。红蜡烛、窗户纸、影子人……这些如今极其少见的事物,就这样被栩栩如生的画面直接展示给孩子们看。这便是用绘本叙经典的独特之处——让插图说话。
作为数次入选语文课本的儿童文学大师,金波的文字,总是能触及我们心底最柔软之处。故事中的影子人串起了一代人的成长,串起了三代人的情感。记忆中的母亲,在“我”三岁生病那年,玩影子人为“我”带来欢乐;多年后的一次停电,长大后的“我”重新点燃红蜡烛,给病中的母亲带来慰藉;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的儿子用各种哭闹拒绝一切时,母亲再一次请出了影子人。三代人一起玩皮影,一起唱歌谣,这一刻的画面温馨而美好。这是文字带给我们的感动。
怎样刻画立体的人物形象?真正的大师,依靠的不仅是精湛的遣词用句,更多的是与读者的情感链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或许这个影子人的故事对于70、80后家长会比较有感悟,仿佛讲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故事。但其实,一个好的故事是能够引起读者方方面面的共鸣。尽管出生年代不同,时代发展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温馨美好的童年、无私付出的母爱,却是每一代人所共有的。在这种深深的感动中,人物的形象不但变得立体,更变得真实,仿佛就是每一个我们自己。
儿童文学大师金波,将这段温情的童年记忆娓娓道来,也将每一位读者带进了那段过去的岁月,如长辈讲故事,又似童年入梦来,不觉在心头脑际翻涌起浓郁复杂的情绪,有游戏之趣、阅读之乐、眷恋之深,也有感怀、回忆和希冀。
更重要的是,共读,将我们与孩子们的童年拉得更近,将两代人乃至三代人的心贴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