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之路》感想及笔记一

01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李笑来老师在32岁,当他第一本书出版一年时,达到了财富自由。

他至少在他22岁前,就知道到了成长曲线图。他至少用了十年时间实现财富自由。


突然发现自己喜欢上看纸质书了,看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所思所想写在旁边,不像之前看电子书,只是一味的复制粘贴做笔记。

注意力这么宝贵,而且读纸质书比电子书效率高,以后还是尽量多读纸质书。


当看到老师写道:“我甚至鼓励他们把已经赚到的钱全都花掉。”时,我好像一直这么做的,身边的同事有的把房贷车贷都还清了,可我还是分文不剩。

或许看到这句话是给我存不下钱找了一个好借口。

不过当我上大学时,一个月手上最多几百块钱,可有大把的时间和想做的事情,却为钱所累,工作后,我曾对弟弟妹妹说,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做,哥给钱。

因为工作后,想到之前在大学时,只要一个月有一千块钱,我就很幸福了;但当我工作后,一个月花四五千块钱也没有那时候有一千块钱幸福,我常开玩笑对父母说:“我要报复过去贫穷的日子”(现在依然穷)。

其实我笃信自己将来是挣大钱,现在挣的也都是小钱,现在不花掉,将来会更亏的。


02你知道那条曲线究竟是什么吗?


李笑来老师在35岁之前,他的资产还总是反复清零。(除了他的第一本书的稿费的未动,他把卡剪掉了)


“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存在的。”


我要做一个“终生成长者”。


我也要做一个现实的人——“错了就是错了,蠢了就是蠢了,该自信的时候自信,该自卑的时候自卑,胡乱自信或胡乱自卑都是不对的”。


为什么有些人格外自信呢?

因为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复利增长路径,所以才那么淡定从容,他们也知道要达到“山顶”,肯定会遇到种种所谓的“逆境”,要达到“山顶”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们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前行。


03究竟什么是“财富自由”?


“如果大脑里的一个概念不准确,或者没有准确、正确的定义,那么我们必然没办法准确、正确地继续思考,因为定义不准确所以思考范围模糊,选择依据缺失,行动方式错误……进而影响整个生活。”


分享——“好东西必须是你的,你把它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享受,才是真正的分享。”

我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读书笔记,其实是慷作者之慨,用作者的好文字在朋友圈里“嘚瑟”。


“如果你真的“想要”财富自由,那么你需要理解财富自由,就像海洋理解河流一样。”

“直到你将这个概念理解得如吃饭、睡觉一样透彻之后,你才拥有了可以加速向它靠近的前提。”


“财富只是工具,我们要的自由,是时间自主权。”

“个人财富自由:某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04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少必要知识


设计的最少必要知识:简洁和留白


简洁:在任何一个视觉框架之中,都要尽量减少元素的数量(如形状、线条样式、颜色的数量)将它们控制在3个左右。


留白:一定要留出61.8%的空间;或最多占用61.8%的空间。


因此我店里搞得太“满”了。下次装修,必须注意留白。


开私家车的最少必要知识是:“慢”。


“你居然以为自己一上来就能做得很好!”


“在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这是学习一切技能的必需过程——关键在于:

1尽快开始这个过程

2尽快度过这个过程


在自己语言和想法中剔除掉这一句话:“也许我不适合干这事吧”!


不要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去开店,也不要借钱去开店,否则会失去良好的心态。


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迅速开始行动,然后就要专注于改进了。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存在,尤其是别人的看法。


要关注事实,不要关注别人的看法。


“专注”事实上是“尽快度过那个(笨拙的)过程”的核心方法。


05你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吗?


一个企业若能长期持续地赚钱,那么其背后的商业模式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少数情况下,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商业模式罢了。


那个最终被选中的商业模式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发展。


“个人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个人商业模式的基本分类:


1.一份时间出售一次:朝九晚五的工作

2.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浪迹天涯的写作出书,卖老干妈的陶女士,卖十三香的王守义…

3.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投资或创业


06如何优化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


不应该关注“价格”,因为它只是“估值”;而应该关注“价值”,而且必须是“不断增长的价值”。


在大企业的薪资待遇可能不如普通企业高,但在大企业里,“竞争更为激烈”这个事实本身就可能是很大的优势。

人就是这样,不参与竞争就自然会倾向安逸,停滞不前——越是年轻,就越是如此。


当我偶尔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无一例外被评价:“你真能装!”于是,我学会了“少说话,多做事,一个人默默前行”。


多用这个句式:“咱是谁啊?!”——所以,“这种东西拿不出手啊”!“那些事不能干啊!”


07如何启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


2003年,笑来老师花了九个月时间写了一本书,到现在卖了15年,稿费分文未动。

2005年,出版第二本书,老师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刚需。


我以后要多问问大家,喜欢吃怎么的面食,调整改进。而不是自己认为好吃的面食。


自己所认为消费者的刚需和消费者心里真正以为的刚需,肯定是有差异的。

在夏天给店里进饮料的时候,无糖饮料——东方树叶、NFC果汁、百岁山矿泉水…这是我认为消费者的刚需,而大多消费者的会选择可乐雪碧冰红茶之类的饮料和小红帽的农夫山泉(不是矿泉水)。


今天,若你能拿得出“真正能够满足消费者以为的刚需”的创意产品,就绝对不愁卖不出去,也绝对不愁卖得不多。


要想清楚消费者以为的刚需,就要多学习心理学知识,理解别人,理解这个主要由别人构成的世界——还要和它融洽相处,和它做朋友,和它共同成长…


08如何启动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


确定自己的时间价值是否抵得上那个时间消耗。


我的时薪是30/小时,所以如果打的去市区需要六块钱,走路需要20分钟,那肯定打的划算。


时间和精力都具备排他性——用在这里,就不能用在那里,用在那里,就无法用在这里。

这就是绝大多数最终在某个领域成就非凡的人都显得有点“弱智”,甚至看上去“生活不能自理”的重要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财富自由之路》感想及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