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元宵

图片发自App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天上一轮圆月,地上万盏灯火。春回大地,新的一年就此拉开了序幕。

离开家乡许多年,元宵节仿佛成了埋藏在记忆里的一树银花,节日里,翻出来,还是那么闪亮。那些年的元宵节,仍历历在目。

家乡的年,是从春节吃到正月十五。而正月十五是过年期间吃得最特别的一天。那天早起吃汤圆,预示着这一年的圆圆满满。汤圆不像现在都是买来的。买来的汤圆方便了,但馅少了,更没了糯米和炒花生的香味。天刚蒙蒙亮,奶奶把准备好的红皮花生米炒得香香的,那香味穿过几个房间也能闻到,红皮经过翻炒,一捏就不见了。我们小孩的工作便是给炒过的花生去皮舂细。去皮的过程是孩子们最享受的,因为可以偷偷的吃掉许多的炒花生。去了皮的花生放入铁铸的研臼中慢慢舂,直到香味溢出。此时,奶奶的糯米面也揉得差不多了,将花生、黍子、猪油和白糖拌在一起,一家人围在圆桌前包汤圆。黏糊糊的汤圆面做成圆球状,再挖个坑,塞进馅,封装起来,是儿时我最喜欢玩的游戏。孩子们总要在自己做的汤圆上做上标记,认准了自己包的才吃,大人们手脚麻利,三下两下,汤圆就已经下锅了。我家的汤圆很大,像圆月,记得小时候我也最多能吃四个。轻轻的咬一口,馅就像流沙河一般倾泻而出。混在汤里的馅被冲淡了滋味,只一个劲的可惜,多好吃的一个汤圆,就这样滋味全无了。时光飞逝,奶奶老了,不再包汤圆。一到元宵节,大街小巷都是卖汤圆的。看着那些包装精美的汤圆,我却毫无食欲,只想回到小时候,再吃一次奶奶包的汤圆。

家乡的元宵节也赏月点灯,古城的红木梁柱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美轮美奂。走在石板路上,仿佛回到了唐朝。而在新城区,千树银花,闪闪发光,像徜徉在花的海洋。

吃过晚饭,就该筹划着游百病和偷青菜了。据说,游百病能保证新的一年不生病。于是,天还未黑,全城的人都出动了,到滨河路散步。天上密密麻麻的燕子停驻在沿路的电线上,地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像蚁群般缓慢移动。燕子不怕人,在人们的头顶上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仿佛也在过节。走在地上的人们一不留神还能和燕子屎亲密接触。那盛极一时的游百病,像塞得满满的容器,整个小城挤得水泄不通。多年后,回忆起来,那拥挤的盛况在今天恐怕是极度危险的,早已被制止。那些密密麻麻的燕子虽然亲近人类,却因为路网改造,电线埋于地下,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游完百病,天渐黑了,月上枝头,正是偷青的好时候。那时候,小城四周农田环绕,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田地。人人都知道元宵节偷青的规矩:不可偷外人家的青菜,偷青菜适可而止。所谓外人,无非是不认识的人家。亲戚朋友邻居家的都不算外人。那时,天刚见黑,表姐表妹叔侄们全都聚集在我家,大家商量着去哪儿偷青。准备好手电筒和装菜的口袋,一行十来个人便出发了。穿过巷口,途经屋后的小河边,跟着识路的表叔,来到了亲戚家的菜地。一脚深一脚浅的踩在菜地里,用小刀割起青菜来。大家说着笑着,明晃晃的月光下,一群“賊”明目张胆的干着偷盗的事,有人还边摘菜边唱起了歌,“我们都是大盗贼……”,这一年只有一次豁免机会,所以,要开心的偷青菜。一群人热火朝天的干着偷盗的活计,满载而归。自己偷来的青菜自然比买来的,日常摘来的要甜得多,一大锅青菜瞬间被一抢而空。

吃完青菜,回家的回家,睡觉的睡觉,也还有继续去放孔明灯,放烟花爆竹的。古城的灯一夜未眠,我们的年还在继续,只是,那穿过岁月的元宵节和那些一起偷青的小伙伴们,已经物是人非。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年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