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metaverse)到底是强大技术的前瞻,还是几年一次的风口为了让资本市场继续炒作?我认为,技术创新是有的,但是有限。更多的还是为了让热钱流动起来吧。
任何一个技术的革新,都有一个热度曲线,几乎每一项新兴技术都要经历一个炒作周期:蜜月期–》低谷期–》稳定期。
高涨的情绪最终会慢慢冷静下来,最终走向两个方向:
1.技术无法打动人心,从而不再存在(metaverse不太可能)
2.需要公司和市场坚持并继续稳定发展(很漫长,会经历多个周期)
现在元宇宙就经历又一个如此的周期,它像一个Sin曲线一样不断的周期循环,高峰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见到它,而不久之后就进入了增值为负的阶段,我想,现在就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回看历史我们就会看到,将三维图形应用到互联网当中,其实早就有人提到。最早微软的IE和网景竞争的时候,微软就提出来了三维浏览器的假设(web2时代)。那时身在SGI(silicon graphic)李开复就身处一个专注于图形学研究的部门,他们的设想,我不能说和现在很像,因为只能说是完全一样,而已。比如,他们希望在微软的浏览器中植入SGI的三维场景,让每个人都有自己映射的人物模型,称之为平行宇宙空间;比如他们淡化了玩法而注重社交成分,希望大家广泛使用这个功能来提高人气;再比如,他们甚至起了一个很像“元宇宙”爸爸的名字:宇宙(cosmic)。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正如前文提到的,这是一个热度曲线,当曲线回归正常的时候,他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爬坡过程(很像当前的股票行情),当且仅当它爬到了一个足以爆发的点时,它会进入下一个爆发增长期。那时,所有人都像失忆了一样,忘记了之前的失败,而从新信心满满的走进VC的办公室,给他们讲述着十年前一样的故事。而VC也如同失忆一般,听的血脉喷张,疯狂的投起来。这个时刻,风口便已经形成了,热钱会快速的流进这个市场,资本迅速壮大。新兴的独角兽公司然然升起,相关行业的老牌企业也不甘寂寞,纷纷成立相关部门入场。然而一个做硬件的公司做起软件来尚且失败(SGI),更何况是一个在做内衣的公司,亦或是卖酒的公司。不管了,反正有钱便是爹,有奶就是娘(维多利亚哪有那么多秘密T_T)。
所以,当前的元宇宙将会走向何方我们不敢准确的表达,至少,身处底层的我们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我们为的只是解决工作问题,在这个风口上,发挥自己的强处,简简单单的涨个薪就好了。
至少,身处顶层的资本家也看的明明白白,挣不挣钱他们凭借经验和精准的数据便已窥探的很清楚。他们只是为了跟上市场的节奏,为了给朋友一个面子,亦或是简简单单的让自己的钱动起来,毕竟,万一挣了呢。
而迷糊的只有创业者和基层的领导。
创业者一听,机会来了。便赶紧打电话给身处四线小山村的大学上铺,问了他一个乔布斯式的问题:嘿,伙计,你是想一辈子都在小山村里过着体面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来和我一起改变世界?上铺兄弟听了这话以后,从孩子的画图册里翻出来了旧旧的计算机二级丛书,心想:我当年也是二级八十分的天才,何不再尝试一下呢?于是,创业的基层队伍便组建完成。四五个人,信誓旦旦,本想改变世界,但我想送他们一首王力宏的《改变自己》
实际回看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开复他们的尝试,失败当然不是因为人员不够优秀,是因为时代的局限。那时候一台电脑都是奢侈品,中国的计算机博士还在纸上写程序并由导师修改(编程能力不强就怪了),个人终端更是想都不要想。单靠一个网络浏览器就想实现当今都不太可能完成的事,属实有难度。当下,每个人至少有三到四个智能终端,手机、平版、笔记本几乎人手一份。而我们经过二三十年的变革,思想又有了足够的开放式的变化。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了每个人必须的途径,而这又是简单又快捷的方式。所以说,现在的必要条件已经形成了,那么为什么进展不下去呢。
首先,我不得不说的是,身处这个行业里,从业人员的素质真的是千差万别,稂莠不齐,很难或者说不可能做出来让人满意的产品,这是事实。而大部分人也不是为了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它们只是为了有工作。
其次,使用了三维图形的社交给我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呢?没有,我要的是社交,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外壳。当走路就可以去楼下吃饭的时候,谁会先去地库把汽车启动起来呢?
还有就是定位不清。市场上的元宇宙项目大概分为两类:以社交为主,还有就是以娱乐性为主。娱乐性自不必说,就好像是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小游戏,我看不到元宇宙的成分。当我们为了游戏性能而不得不继续优化模型面数和模型材质的时候,一个粗糙的卡通风格的游戏就诞生了,那所谓的图形仿真呢?总不能操控着手机遥杆控制人物的移动就叫做数字双生了吧?如果是那样,多年前的超级玛丽就已经是我的平行宇宙了,还能非常优秀的钻管道,采蘑菇。另一种以社交为主的就又回到了之前的话题,明明我一个原生页面就可以满足的事,顶多加一些3D效果,为什么要让手机热成小火炉而实现一些微不足道的社交功能呢?社交归根结底还是信息的传递,文字也好,语音也罢,都是直接的交流。而当一个模型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知道你是笑还是哭啊?有什么用啊?什么,就这么一个破模型你还要我付费!?再见!
中国的APP是太过于着急盈利的,从而忽略了良性的发展(请参照A股上市标准)。曾经一位领导在和上级做汇报的时候
说:老总,我们做这款产品不是为了挣钱。
老板立刻打断了他:那是为了什么?
“情怀”
然后就是半个小时老板的批评。
我想,如果以后做了领导,还是不要带着手下一起去了,太丢人,而且容易失去权威。
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不盈利是为了市场占有率。
微软的帝国也是这么一步一步建造起来的。
所以,静下心来琢磨一下自己的路,怎么才能给这个社会解决问题。
这个社会根本就不缺创新,缺的是有用的创新。如果有一天你发明了陆游器,你只能去拍电影。。。
元宇宙我相信它会一直发展下去,只不过,过两年没准又叫方宇宙、椭圆宇宙了。旧菜新炒,换汤不换药,不同的是技术人员一代压过一代,因为我们只会百度,只会问。问明白了,问不明白了都不重要,菜熟了就好。试问当前有几个人可以凭空写出一篇哪怕是技术上的感想呢?
李开复在他的《世界因你不同》中说:中国的博士,在美国几乎(保守了,应该是全部)没法被授予博士学位,所以无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设立了一个副研究员的职位作为他们的过渡期。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现象会逐渐变少,而我们的创新,是要不断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