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江西浔阳柴桑人。他不仅是魏晋时代的第一流诗人,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文学家,他的散文辞赋和诗歌都是第一流的。其作品个性的分明,情感的真实以及人品的高洁,只有一个屈原,可以和他比拟。他的伟大处,是能将他的人生思想的全部和他的作品融成一片,在那里活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一个共同的灵魂,决不像其他的作家,作品和行为分得开,令人在那空隙里发挥着虚伪和做作。
他的曾袒陶侃做过大司马,祖茂,父逸都做过太守,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照理他家应该是有钱的。但他却是一贫如洗,不得不躬耕养母,有时还穷得行乞。这就因为他的祖先亲戚都是清贫自守的好人。他在《命子诗》中颂扬他的曾祖说:“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近而可得。”又说他的父亲:“寄迹风云,宜兹愠喜。”他曾替外祖作传说:“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惺之容。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可知他的祖先亲戚,都是胸怀广阔品格高尚的人物。陶渊明受了这种遗传和家庭环境的陶养,所以能造成他那卓然独立的人生。
他的人生最真实。他想做官,就去找官做,并不以做官为荣;他不爱做官,就辞职耕田,并不以退隐为高;他穷了就去行乞,并不以行乞为耻;有了钱就痛快地用,并不以此为浪费。他心中有一个人生的高远理想,那就是逍遥自适,凡与此有违反的,他不管饥饿与穷困,都要加以排除。苏东坡说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朱子《语录》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些话都说得精当极了。他从前做过刘牢之、刘敬宣的参军,但自彭泽令辞官以后,就真的隐了。日与樵子农夫相处,山水诗酒为乐,悠悠地过了二十年的逍遥自在的生活。在这时期,产生了许多最好的作品。
他的退隐田园寄情山水,一方面固由他的爱好自由的性格,同时也是由于那时代的环境。东晋的政治本是紊乱黑暗,到了他的时代,更是糟了。司马道子及其儿子元显当权,招权纳贿,朝政混浊不堪。那一般官僚士子,更是攀龙附风,无耻已极。后来桓玄篡位,刘裕起兵,不久东晋就亡了。陶渊明处在这种时代,既无力拨乱反正,又不能同流合污。看见当日士大夫的无耻行为,自然是痛心疾首。
他在《感士不遇赋》序中说:“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这话说得极明显,也说得极愤慨。知道他对于当日的政治社会,起了激烈的厌恶,逼得他不得不另找寄托生命的天地。他说的“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这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告白,他实在不能再在那个政治环境下面生活了。他有广阔的胸怀,高远的理想,那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表现的无政府社会,自由自在的大同世界。他对于当日那种君主官僚政治的淫奢腐败,早已深恶痛绝,不管司马家也好,刘家也好,他都看作是鲁、卫之政,没有什么分别。在那种环境里,无论是晋宋,无论什么高官厚禄,都是留他不住的了。
陶渊明是魏晋思想的净化者,他的哲学文艺以及他的人生观,都是浪漫的自然主义的最高表现。在他的思想里,有儒、道、佛三家的精华而去其恶劣的习气。他有律已严正肯负责任的儒家精神,而不为那种虚伪的礼法与破碎的经文所陷;他爱慕老庄那种清静逍遥的境界,而不与那些颓废荒唐的清谈名士同流;他有佛家的空观与慈爱,而不沾染一点下流的迷信色彩。因此我们在他的作品里,时时发现各家思想的精义,而又不为某家所独占。在这种地方,就正显出他思想背景的丰富和他的作品的伟大。腐儒因此附会忠爱,佛道因此附会其修养,这都是一些近视眼,没有看到陶渊明的思想的全体。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就在他独有的性格,时代的环境以及各家思想的精华,混合调和而形成那种特殊的典型。这种典型不容许旁人模拟学习也不受任何思想家派的限制。
陶渊明的作品,在作风上,是承受着魏晋一派的浪漫主义,但在表现上,他却是带着革命的态度而出现的。他洗净了潘、陆诸人的骈词俪句的恶习而反于自然平淡,又弃去了阮籍、郭璞们那种满纸仙人高士的歌颂眷恋,而入于山水田园的寄托,同时又脱去了嵇康、孙绰们那种满篇谈玄说理的歌诀偈语,而叙述日常的琐事人悄。在两晋的诗人里,只有左思的作风和他稍稍有些相像。《诗品》说:“他原出应璩,又协左思风力”。应诗传者甚少,我们不容易见其渊源,至于说协左思风力,这是不错的。我们读过他的《咏史》、《招隐》以后,再来读陶诗,自然会体会到他们两个的作风,确实有许多近似的地方。
他的作品,我们可分作两期来看。他三十四岁那年辞去彭泽令而退居山林,可作这两期的界限。前者在社会服务,为饥饿奋斗,对于当代政治社会,虽已感到厌恶,但他的人生主旨,还没有达到决定的阶段。在那些诗里,也时时流露出来一种愤恨和热情。同时饮酒的歌咏,诗中也极少见。我们在他的《命子》、《怀古田舍》、《与从弟敬远》诸篇里,都以名节互相勉励,似乎还没有离开现实社会的决心。在艺术的价值上,他前期的作品,要以《经曲阿》、《阻风于规林》几首为最好。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婉娈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陟千里馀。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归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庚子五月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在这些诗里,他所表现的,是为着衣食的挣扎,不得不到社会上去服务,行礼奔波,精神痛苦,而无时不作田园山水之想,正代表着他前期的心境与生活。
陶氏后期的作品最多,生活安定了,心境静寂了,因此艺术的价值也最高。“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他后期的心境的告白。“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是他后期生活的写真。胡仔云:“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步止于荜门之里,则朝市深利吾何趋焉。好味止于啖园葵,则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欢止于戏稚子,则燕歌赵舞吾何乐焉。”要达到这种心境和生活的阶段,是要经过长期的矛盾奋斗的心情和痛苦的人生经验的。他在《归去来辞》里,坦白地描写他这种心境生活的转变的过程和愉快。经过了这一转变,他由动的苦闷的世界,变为定的逍遥自适的世界了。于是美丽的自然,酒与诗文,成为他灵魂的寄托者了。旁人以此为苦,他却以此为乐了。他的最高贵的作品,就产生在这一个时代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馀闲。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田园居》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田园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呜。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
遥遥百尺楼, 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转渺茫。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 高坟互低昂。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拟古》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麈。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箓。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拟挽歌辞》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巳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
这些都是陶诗中的珠玉,他们的生命,是永恒的。任你放到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第一流的作品。因了这些诗,提高魏晋浪漫文学的地位,建立了田园文学的典型。苏东坡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莫能及也。”这是最有见解最公平的评论。